原标题:家有“七星仔” 千万莫“放养”
一项由20多个代表广东最高救治水平三甲医院新生儿科参与的研究发现,10年来在这些医院45万住院新生患儿中,早产儿占了近三成。 广东人把早产儿称作“七星仔”,他们大多存在先天不足,除了包括身高、体重和头围等指标在内的体格上的发育延迟,神经发育上也可出现延迟或异常。专家建议,家有“七星仔”,3岁前要定期到医院随访,发现问题尽早干预,让早产宝宝生长发育尽快追赶上足月宝宝。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白恬 10年45万住院新生患儿 早产儿占三成 在广医三院儿科康复门诊,浩浩(化名)在康复师和妈妈梁女士(化名)的配合下学习爬。这名典型的早产儿28周就出生了,随后在温箱里住了两个多月才出院。 “(浩浩)和姐姐的成长太不一样了。”梁女士说,浩浩还有一个足月出生的姐姐。姐姐五个月前就会翻身、七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一岁已经能走路了。相比之下,9个多月的浩浩还要在大人的协助下学习爬。 “喂养上也特别吃力,本来出生才两斤多,还不愿意喝奶,现在还要用滴管喂奶。”浩浩的奶奶说。 其实,像浩浩这样的早产儿并不少见。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崔其亮教授介绍,从2008年开始,他便持续主持开展一项长达10年的广东省超未成熟/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多中心研究。广东各地20多家代表全省最高救治水平的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参与了这项研究,组成了多中心研究协作组。在持续的研究过程中,协作组收集、整理、分析了2008年至2017年在协作组成员单位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资料,结果发现10年间共出院新生儿45万多名,其中早产儿13万多名,约占出院新生儿总数的29%。在这13万多名早产儿中,超未成熟/超低出生体重儿3000多名,占出院早产儿的近6%。 “超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而超低出生体重儿则指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崔其亮说,过去一段时间,早产儿发生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以上述这项研究为例,将2008年至2012年、2013年至2017年分为前后5年进行比较,在45万出院新生儿中,早产儿前5年约占27%,后5年增至约占29%;超未成熟/超低出生体重儿占早产儿比例从不足2%增至近3%;超未成熟/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从约45%增至超过60%。而由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中胎龄特别低、出生体重特别小的小BB发生率增加的情况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得益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包括社会、经济、理念等因素的变化,这些小BB的救治成功率也明显提高。 早产儿多存在先天不足 医学上将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宝宝大多存在先天不足,除了包括身高、体重和头围等指标在内的体格上的发育延迟,神经发育上也可出现延迟或异常。 从胎儿大脑生长发育过程来看,在孕5周左右出现脑沟,28~29周时变得清楚分明,而3级脑沟在孕期最后1个月开始出现,到婴儿出生后满周岁才完全形成。脑的表面沟越多,大脑皮层表面面积越大,神经元越多,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因过早出生,早产儿脑发育差、脑功能不足,往往易出现发育指标延迟,如感觉统合失调、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智力较低、学习能力差、不爱与人交往等情况,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感觉统合失调。 广医三院儿科儿童康复门诊体疗师黄晓茵介绍说,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很多家长带着早产儿来咨询,反映孩子总是智力正常但是多动、粗心、精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烦躁等。”黄晓茵说这些都是早产儿感统失调的表现。其实,在早产儿婴幼儿时期,喂养困难(吃奶慢、漏奶快)、很怕生、持续流口水等表现可能暗示存在感统失调,家长应密切留意。 错误育儿观影响早产儿发育 黄晓茵指出,很多早产宝宝存在神经心理发育上的问题,体现在更晚学会抬头、翻身、说话等,但因不少家长抱着“总有一天孩子会学会”的心态而被忽视,未能得到及时康复,导致发育迟滞。 “孩子的脑袋就像很多间关闭的门,在婴幼儿阶段打开越多的门,越能开发孩子多样的潜能。”黄晓茵说,孩子不是天生什么都会的,“放养”的育儿观对早产儿的发育来说是不正确的。对于早产儿来说,脑部的发育尤其需要外在的行为刺激,包括皮肤感觉刺激(如抚摸)、听觉刺激(听人说话、音乐、追踪声音)、视觉刺激(颜色、追视、注视人脸)、运动刺激(抬头、翻身、坐卧爬)、语言刺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刺激(完成任务、进行游戏)等等,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刺激传入的冲动激发孩子神经元的茁壮成长,从而塑造更好的大脑皮层细胞结构。 因此,家有“七星仔”,建议在3岁前这一生长发育黄金期要格外用心,定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随访,及早发现发育上存在的问题并尽早干预,尽快让早产宝宝的生长发育追赶上足月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