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王坤朔)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做客新华网“聚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系列访谈,谈谈近年来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发生了哪些变革。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做客新华网“聚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系列访谈 很多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进行综合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然而在过去,医生治疗糖尿病时仅关注血糖水平。“以前我们对糖尿病缺乏足够认识,仅考虑糖尿病疾病本身。现在,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降糖治疗的同时基本都会接受调脂和降压治疗。糖尿病并不是血糖一个因素导致的,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血压、血脂异常,因此我们强调综合治疗、综合管理,不能只关注血糖。”母义明表示。 谈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的综合管理,母义明介绍,首先要正确评估一个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因为同是糖尿病患者,但是个体差异很大,例如,有些人是空腹血糖高,有些人是餐后血糖高,还有人存在其他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内分泌代谢科医生必须要关注整体。 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整体达标率不理想,母义明表示,要提高血糖达标率,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医生的素质,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并将正确的理念传达给患者,让患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做大量的科普宣传,要告诉患者在日常中如何注意管理疾病,注意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由于患病基数大,并且要进行长期管理,因此基层管理十分重要。据母义明介绍,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近年来在推动社区慢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包括对社区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建立标准化的社区医院和专科。“如果缺乏标准化的管理,有可能出现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的情况。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不仅能保证治疗的同质化,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还能更加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母义明说。很多地方也对糖尿病社区管理做了很好的尝试。据母义明介绍,在贵阳,当地卫计委与企业联手,建立了专门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监测网,将社区纳入其中,能看到居民中有多少患高血压、有多少患糖尿病,随时监测指标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这种模式是很好的尝试,各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地区的慢病管理模式。”母义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