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饮水 合理饮食 避免尿路结石“上门”
上周三早上四点多钟,家住省城迎泽区的小伟睡觉时突然感觉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后来在同屋舍友的帮助下,送往就近医院的急诊室治疗。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小伟右侧输尿管里长了结石。泌尿外科专家提醒,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统称泌尿系结石,饮水少易得泌尿系结石,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泌尿系结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合理饮食可远离结石。 饮水少易得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因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尿液中的平衡被破坏,导致矿物质在尿中沉积,从而形成了结石。”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冬介绍说,结石多数是在肾脏内形成,在排出的过程中停留在什么部位,就形成了相应部位的结石。也有一部分结石在膀胱、尿道中直接形成,这些多数是尿路梗阻疾病造成的。 刘冬说,不同部位的结石表现不同,输尿管结石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腰疼、腹疼,有时伴有尿频、血尿、恶心、呕吐等;肾结石多数没感觉;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最常见的是输尿管结石,一般是急症入院,彩超、尿常规检查后多数可确诊,必要时需做CT检查。” “夏秋季结石发作的病人是冬天的3—5倍,主要与天气及个人生活习惯有关。”刘冬说,夏秋季,人特别容易出汗,在水分补充不足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尿液浓缩,加上不少患者过分贪凉,过量食用冰冷食品、饮料等,使得患尿路结石的危险性增大,也极易引发结石急性发作。其实,在饮食中稍作留意,还是会对结石的预防有一定的帮助的。首先就是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喝水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大约要喝到2000ML到2500ML的水就达到标准了。一般来说最好是喝白开水,因为大多数的结石是偏酸性,所以可以在水中泡一片新鲜柠檬,可以达到碱化尿液的作用,从而预防酸性结石的形成。 办公室一族易患结石 “男性得尿路结石的几率比女性大两倍,而30—50岁的办公室一族,因为少走动、常憋尿,成为结石高危险群。”刘冬介绍说,喜欢吃肉、重咸、重甜口味的人也要小心,因为摄取过量蛋白质、钠、糖等,会增加尿液中钙与尿酸的排泄,也会降低尿液中柠檬酸成分和酸碱值,增高结石形成的危险。 刘冬提醒,如果结石阻塞尿路且合并感染,可能出现发烧、发冷、恶心呕吐等症状,易引发后续肾功能受损或造成菌血症,若不及时处理,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一旦出现肾绞痛、肾区叩击痛、尿血、反复泌尿系感染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如果是尿路结石患者,或者新近体检发现有肾结石,那一定要保持半年到一年的复查频率。如果结石的增大速度比较快或者检查发现有肾积水,那可能就需要碎石治疗了。 合理饮食远离泌尿系结石 “饮食中含钙高可以降低患结石的风险,但不随饮食的钙制剂摄入又使患尿石症的危险增加20%。”刘冬说,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食盐每天的摄入量应小于5克。 刘冬说,90%以上的结石含钙,而草酸钙结石者约占87.5%。食物中,含草酸盐最高的是菠菜。“吃糖多,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促进结石的形成;过量动物蛋白和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会增加尿中钙和草酸的含量,也会增加尿结石的发病率。”刘冬说,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食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扩大成结石。
刘冬说,蔬菜和水果中含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改变肠道的吸收环境,结合肠道中的钙,最终减少尿液中草酸钙和尿酸的排泄,增加尿中结石抑制物的含量。但有些蔬菜和水果含草酸较高,不宜多吃,如菠菜、橘子、番茄、竹笋等。(山西晚报记者 张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