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它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若煎煮器皿选择不当、加水量过少、火力过猛、煎煮时间过长或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不当,都会导致把药熬糊。中药煎煮需要注意些什么?胶状中药又该如何煎熬? 【中药煎煮的正确操作】 正确选择煎药器皿 煎煮中药以砂锅、瓦罐为好,可以用陶器、不锈钢器皿、玻璃器皿。忌用铁锅、铜锅、铝锅、铅或有害塑料制品,以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最好选择受热均匀的砂锅,这样可以防止锅底温度过高导致质地较重的饮片烧糊烧焦。同时,保证锅底干净。煎药前要彻底清除锅底的残留药渣和油垢。 煎煮过程中保证水量 首先浸泡中药饮片应使用凉水,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浸泡时间需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叶、茎类药材为主的组方,可浸泡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矿石、化石、贝壳类为主的组方,可浸泡60分钟。总体来说,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分解及变质。 说到浸泡中药,很多患者都会问,这个药是不是需要洗一洗,把泡过药的水倒掉,煎煮的时候再接新的凉水?中药饮片不需要清洗。饮片上市前已经经过了净制,饮片清洗会导致易溶于水的中药饮片及饮片表面辅料的流失。煎药前清洗饮片会减弱或改变汤剂的原有药效,影响药效的发挥和疾病的治疗。 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两次服用。也就是把浸泡好的中药饮片武火(大火)煮沸后,再改文火(小火)煮20~25分钟,趁热滤出第一煎的药液。开始操作第二煎,往煎药容器中再加凉水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再煎15~20分钟,再次趁热滤出药液。将两次煎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每次约200毫升,儿童注意减半或遵医嘱。 正确掌握火候 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大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小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继续煎煮30~60分钟。 把握中药的特殊煎法 如果药袋内有布袋包装的饮片,此类药为包煎药。包煎的药物主要是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用布包装好,再与群药同时煎煮,以防止药液浑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六一散、青黛、蒲黄、车前子、辛夷、旋覆花等。 除了包煎,饮片常见的特殊煎煮方法还包括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冲服等。 先煎药主要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龟甲、鳖甲等。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他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后下药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香薷、青蒿、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 另煎药是指一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宜单独煎煮,如贵重药材人参、冬虫夏草、藏红花等。另煎药在煎煮前也应该浸泡,煎出的药液可以另服,也可以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一般煎煮时间为2~3小时。 烊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 冲服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三七粉、羚羊粉、松花粉等。 另外,煎药时需要加盖,保证药液温度,适时搅拌、翻动。掌握了以上这些煎药原则,煎煮中药就会得心应手。 健康知多点——胶状中药如何煎熬? 烊化法是中药汤剂煎煮中一种特殊方法,其应用历史十分悠久,自商代宰相伊尹创造汤剂、著成《汤液经法》以来,就已开始应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所谓“烊化”,是指将部分不宜直接入煎、溶解的胶类药材,如阿胶、黄明胶(即牛皮胶)、龟胶、鹿角胶等,先打成小碎块,置于加热容器内,然后加入少量热水,或热的药液,或黄酒,隔水加热或直火加热使其溶解。 胶类药材多是以动物之皮或甲骨熬制凝炼而成,主要成分为胶元性蛋白、氨基酸、钙质等,黏性很强,与别的药共煎时,易部分溶化黏附他药,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在煎煮沸腾过程中,又易引起药液外溢和部分胶质沉入罐底黏底焦糊;在与草木类药物共煎时,易被其他药物吸附而浪费药材;汤液浓度高,黏性大,也不利于过滤,因此就需要采用烊化溶融后,分次兑入其他共煮的药液中服用。其具体操作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先将定量胶块碎成粗粒或极小块,置入加热容器内,加入100毫升左右的冷水(或热水、黄酒),亦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将其置于火上,用小火加热,边煮边搅拌,待胶粒完全溶化后,把胶汁掺入已煎好的药液内即可;第二种方法是将打碎的胶类置于容器内,加入50~100毫升的水或黄酒(更易让胶溶化),隔水加热或蒸溶后,再兑入已煎好的药液中即可。 【中药汤浴防病健身】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药浴处方,可以根据自己身体不适情况进行选择。 防治感冒足浴 葱白60克,生姜9克,共捣碎,用沸水冲入,浸润毛巾置于额头,以微微汗出为度。亦可将清水加热至沸,然后置入上述3倍量的药物,再用武火煎沸,趁热用于全身蒸汽浴,每日1~2次。适宜于小儿感冒发热。 预防高血压足浴 夏枯草、桑叶、菊花各30克,钩藤20克,水煎,沐浴20分钟。或每日晨起和晚睡前将药液加热入木桶内,热水泡脚,水温以不烫脚为度,每次30分钟。每剂药液可以使用3~5次。此法对高血压有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缓解失眠足浴 肉桂、细辛、远志各9克,吴茱萸12克,每日睡前煎水浸足,每次30分钟,以脚心感到发热为佳,浸洗后入睡,还可以配合足底按摩助眠。 预防足部冻伤药浴 桂枝、干姜各15克,附子10克,水煎,趁热泡,每次15分钟,每日2次。可在进入冬季时进行浴足,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防治慢性鼻炎药浴 黄芪20克,防风、苍耳子、川芎各15克,白芷、辛夷各10克,水煎,一边煎一边作蒸气浴。此法以局部熏蒸为主,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药浴也可以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爱美的女士们不妨从下面介绍的几种常用的美容护肤药浴中选择。 美肤药浴 绿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檀香、白松香各30克,煎成药液,全身浸浴,有健美皮肤、滋养容颜的功效。 花瓣浴 可以取玫瑰花、荷花、菊花的干花或者新鲜花瓣,洗干净后,在入浴前将花瓣撒于水面,洗浴时用花瓣揉搓面部和身体,能够洁身除垢,还能够芬芳滋润肌肤。 盐醋浴 在浴水里加入少量的盐或几滴醋,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其更富有弹性。用来洗发还可以减少头屑,能使头发保持柔软又光泽。 此外,还有橘皮浴、柠檬浴、牛奶浴、茶浴,以及在日本流行的酒浴等,都能够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对中药药浴有皮肤过敏者不宜使用;如果治疗皮肤病,应有医生的指导;刺激性较强或者有毒性的药物不可随意乱用。
综合自人民网-生命时报、中国中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