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强 疫苗接种尤为重要
核心提示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容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为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我市卫健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开展“预防传染病,健康每一天”主题宣传周活动,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泉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流腮全年均有可能发病,以冬、春季为主,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1岁儿童)。流腮潜伏期14—25天,患者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约2周内,均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主要的传播发生于腮腺肿大前3天及腮腺肿大后5天内,感染者中约30%为隐性感染者,暴发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可达50%。隐性感染者无腮腺肿大等症状,但同样具有传染病毒的能力,让人防不胜防。 流行性腮腺炎的危害性 流行性腮腺炎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最常受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腮腺肿痛明显,表面灼热多不发红,同时因唾液腺管的堵塞,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 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膜炎,有症状的脑膜炎发生在15%的病例,腮腺炎还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疾病。 得了流腮首先要隔离 得了流行性腮腺炎怎么办,如何避免被传染? 首先是传染源要隔离,孩子得了腮腺炎,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隔离治疗至腮腺完全消肿,如果是在校学生还需向学校报告。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可在家隔离治疗,多让孩子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避免进食酸性饮料,注意口腔卫生,餐后及时漱口。如果出现高热、谵妄、睾丸肿胀、下腹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可能带来的损伤。 其次是切断传播途径,腮腺炎病毒抵抗力较低,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普通浓度配置擦拭物体表面就可以达到消毒目的。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在学校、家里都应注意多通风,另外也可让孩子合理使用口罩,在腮腺炎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最重要的是保护易感人群,流腮感染以隐性感染居多,传染源难以发现,或发现前就已具有传染性,因此,对易感人群实施疫苗接种保护尤为重要,也是关键措施。我省于2008年4月将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对2006年10月以后出生的儿童在18—24月龄免费接种一剂麻风腮疫苗或麻腮疫苗,有效降低腮腺炎的发病水平。免疫规划外人群,建议自费补接种一剂MMR疫苗,发热者、生病期间人员和妊娠期妇女均应暂缓接种,育龄期妇女在接种后至少3个月内避免怀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