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新雨后,漫步蓉城,欲在喧嚣繁华的都市中求得一方宁静,天府绿道是不二之选。在这里,男女老少或散步聊天,品闻花草芳香,或坐栖湖畔一侧,欣赏“蜀江波影碧悠悠”的美景,一派悠然闲适。
2017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公布了天府绿道规划建设方案。根据方案,成都将按照“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规划理念,规划建设“一轴、二山、三环、七带”的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000公里以上、社区级绿道1万公里以上,全域形成近两万公里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 截至目前,成都天府绿道累计建成2607公里,植入2000余处文体场景。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天府绿道构筑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创造了成都市民的生活之美,展现了天府之国的文化之美。它用1.69万公里的蜿蜒绿色,为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 构筑生态之美 打通绿色 “城市动脉” 在天府之国的广袤土地上,三级绿道体系就像城市动脉一样,为成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绿色养分,以此回应市民对绿水青山的期望。 作为整个天府绿道“一轴、二山、三环、七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坐落于成都绕城高速两侧的锦城绿道承担着扩散成都城区范围的重要功能。 据悉,成都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000万,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逐渐加大,热岛效应逐年明显,城市排放量逐步增长。为了将生产生活范围扩大,更好体现成都的宜居性,锦城绿道应运而生。通过建成大量、连续成片的森林、河道、水系、公园、湖泊、湿地等生态资源,锦城绿道将形成一个系统的生态空间,发挥固土保水、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及迁徙廊道等作用。
与此同时,针对近年来锦江流域存在的,诸如防洪体系不完善,水资源短缺,水质总达标率低,河渠黑臭效应突出,污水处理效能低,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景观质量及亲水性较差,水文化彰显不足,水产业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锦江绿道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进行水生态治理,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争取到2020年,还原成都一个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 而“三环”中的另一环,更早启动建设的熊猫绿道,是总体定位为以大熊猫文化为特色的环状高品质区域级绿道。它在建设中引入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以及中水回用灌溉系统,吸收雨污水并经过地下的水循环系统进行处理之后,再对植物进行灌溉,以达到节约水资源之效。 创造生活之美 铺设美轮美奂 “利民绿道” 随着绿道体系的不断编织,“翡翠走廊”正以不可逆的磅礴气势在蓉城中铺陈开来。而“公园城市”这一概念,也伴随着绿道的铺陈让市民有了更加生动的体悟。不论是独自闲庭信步,还是携家人一起踏青野餐,每个人都能在绿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据锦城绿道建设方负责人李伟介绍,锦城绿道的重要节点——桂溪生态公园,是一个集咖啡、茶馆、快餐、阅读于一体的消费空间,有许多上班族甚至会携带电脑来这里工作。坐在这里,放眼望去尽是绿意,有利于缓解紧张焦虑的大脑,激发创作灵感。 “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在晴朗的天气,市民不用走很远的路去公园,他们从家门口出来,走几步路就能到绿道上游玩。”熊猫绿道建设方总公办主任张艳认为,绿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活动场所,相当于5.1平方公里的城市环状公园。在这里,不仅有市政配备的基础设施,还配备了三级服务体系——通过在绿道上建起的257处服务站,随处可见的无人超市、母婴台、景观亭,尽可能使市民出行便利化。 绿道的建设还为市民营造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张艳告诉记者:“在靠近居民住宅区的绿道上,我们会种一些高大的植物,一方面是对车道的噪音进行改善,一方面也是对居民住宅区环境的一个保护。而在靠近路的地方,我们会种植一些低灌的植物,让市民能安全地在绿道里行走。” 不仅如此,从去年开始,成都国际马拉松赛·城市定向赛、绿道骑行徒步、绿道新年健身跑等体育活动以及摄影、涂鸦等文化活动也陆续在绿道上演,为市民带来了异彩纷呈的娱乐体验,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几抹亮色。 展现文化之美 铸造靓丽“城市新名片” 作为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自然少不了传承千年的古蜀文化韵味。如今,承载着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使命的天府绿道已渐渐成为一位耀眼的城市新星,将成都和其独特的天府文化一并推向世界。
“熊猫作为我们国家间相互交往的吉祥物,体现的是友爱、开放的交往理念。”张艳说,“我们希望依托于熊猫绿道,把我们四川的熊猫文化给大家展现出来,让大家除了能够在此游览、休憩,还能更进一步了解熊猫文化。” 熊猫绿道建设方党政部负责人周翔也表示,后续还将会推出以“熊猫绿道”命名的微信公众号以及相关衍生产品,期望将熊猫绿道塑造为匠心独具的文化IP。 为进一步激活天府文化,锦城绿道二期工程还将开设550处文化设施点位,其中既包括小型博物馆、艺术馆、露天音乐场、露天剧场等文化体验类等设施,还包括书吧、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更值得期待的是,这些文化设施还有具有成都特色的方言乡音馆、上古文化馆、交子工坊等。
据记者了解,天府绿道建设方案提出至今,在认识上共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从最初的生态保育,到建设“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展现天府文化的天府绿道;第二次变革,则是今年提出的“依托绿道创造生活消费场景、发展绿道经济”的“绿道+”新理念。相应地,在唤醒文化后,天府绿道将进一步激活绿色经济,围绕绿道体系,布局高能级产业园区、打造高品位特色街区、植入高流量消费场景,逐步实现文体商旅全面融合,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升整座城市的生活品质。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随着天府绿道建设的推进,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中的盎然绿意和蓬勃生机,在今天的成都一一得到重现。一条条逐步编织成网的“翡翠长廊”,串联起星罗棋布的绿色开敞空间,演绎着动人的公园城市之美。天府绿道——这张靓丽的“城市新名片”,也在成都人民的见证中变得愈发璀璨。(朱虹 实习生韩一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