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杨艳 洪英杰)“雷山银球茶”喝茶的贵州人都不陌生,球形的茶团,一枚茶团刚好泡一杯茶汤清亮的绿茶。 雷山种茶历史悠久,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雷山就由政府指导有组织有规模地发展茶园。雷山银球茶更是被列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分别在2103年世界绿茶评比和2014年“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中荣获金奖;在2015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7年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好茶”评比金奖。 8月30日,“见证贵州改革开放40年——特色新兴产业看贵州”网络主题活动媒体团的记者们走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满天星茶山,学习了解雷山种茶历史及茶叶种植情况。 雷山县现有茶园面积16.21万亩,茶叶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龙井中小叶、安吉白茶等。目前全县茶园可采摘面积12.71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叶15.23万亩,有机茶叶0.98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县8个乡(镇)132个村,全县茶农达1.8万户7.8万余人。 全县注册茶叶企业156家,获得QS认证生产茶企24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7家,有茶叶检测机构2家,有清洁化生产线15条,全县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职称人员135人,年加工能力达4000吨以上。2017年全县产品产量3588吨,产品产值为5.3亿元,茶叶产业综合产值为10.076亿元。 雷山素有“苗疆圣地”之称,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拥有苗族芦笙舞、苗年、苗绣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57个中国传统村落,为全国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最多的县。 雷山县立足于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按照“一业带三产”(旅游业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环境立县、旅游强县”战略,全力打造“全国旅游名县、贵州茶叶大县”两张名片。以“龙头企业+初级加工厂(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直接或间接的利益链接机制或带动发展模式,有效地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脱贫致富。 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茶叶收入达2508元,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全县茶叶产业带动贫困户2856户10380人实现脱贫,茶产业已成为雷山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雷山县不仅有茶叶,还有天麻、山野菜、中药材、黑毛猪肉、鱼酱酸等农特产品和银饰、刺绣等民族手工产品。”雷山县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李雪介绍说,雷山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孕育的动植物高达3000多种,是现今地球上的四大物种基因库之一,植被覆盖率达94%,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3%。境内拥有天麻、杜仲、灵芝、鹅掌秋、冰球子等647种珍惜名贵野生中药材,是贵州省中药材主产区。 目前,在九十九、乌东、脚尧等一批旅游观光体验茶园在雷公山腹地星罗棋布,旅游茶香文化休闲区和茶馆一条街正在兴建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