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9月15日电(陈地、姚永亮)9月中旬,在四川省青神县竹编产业园的竹艺竹韵工坊里,6名村民正专注地编织花提篮,一旁的刘前兴给来自广东深圳的客商介绍编织工序,指着百余件大小不等的样品,他开始和客商洽谈。 刘前兴是当地农民,50多岁。几年前他学得了一手过硬的竹编技术,这两年专注从事各种规格的花提篮编织,年收入超过20万元。不仅自己发家致富,他还被聘请到云南等省当竹编教师,带动不少贫困地区村民靠竹编脱贫。 统计显示,青神县总人口仅20万,但却有3.5万名和刘前兴一样从事竹编产业手艺人,其竹编产品销售网点已遍布国内各大城市,并远销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神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据了解, “青神竹编”始于战国时期,历史悠久。近年通过传承与创新发展,发展成为有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竹编套绘三大类3000多种产品的庞大体系,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收的大产业。 从2012年开始,青神县开展竹编产业工人“千人培训”,以残疾群众、妇女、青年劳动者等为重点,开设艺术性与实用性皆备的瓷胎竹编、竹家具制作、竹包装、竹灯笼、平面竹编五大培训,目前已完成人才培训1万余人。 青神还成立了竹编产业园区,每年拿出2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和竹编能手入驻园区,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园区现已引入竹编、竹加工相关企业20余家。 如今,作为国际竹藤组织竹手工艺培训基地的青神县,还累计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竹产区贫困人员5000余人。 截至2017年,青神县已建成现代竹林基地19万亩,竹产业总产值19.57亿元,农民人均从竹产业上获得收入达到2064元,竹编产品打入海内外市场直接销售收入突破2.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