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要挂心 当官要为民 “挂职要挂心,当官要为民。”这是他的座右铭,他不仅能自觉扮演好“服务员”“联络员”“战斗员”“指挥员”多种身份,而且始终坚持沉下身、静下心,深入乡村真情帮扶,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他就是区法院干警、区委组织部选派挂职顺河乡党委委员、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李玉石。
2017年3月,李玉石受区委组织部委派,挂职到埇桥区顺河乡任乡党委委员、扶贫工作站副站长,从此便开始了艰巨而忙碌的扶贫工作。到任后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他走遍了全乡10个村,经过调查摸底,掌握了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当了解到乡财政困难,农民负担过重的状况后,他在一次乡党委会上提出发挥当地优势,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尽快使农民增产增收。他上下协调,开展调研,真正起到了挂职干部联系上下、服务乡村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他积极组织人选对全乡非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排核实,多次实地走访,为做好全乡非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模式提供了详实素材。另一方面,他积极参与乡里的脱贫攻坚督导组,认真对全乡非贫困村的贫困户档案进行填写、完善、提升给予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工作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及时反馈给乡党委、政府。在他的帮助下,全乡的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取得质的飞跃。 为了多走访、多了解贫困户的实际现状,李玉石经常扮演“上门客”,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能看到他上门入户的身影。2017年5月,金融扶贫政策开始实施,此项工程是由政府贴息为贫困户办理最高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是一项助贫惠民的好政策。可是,就是这样的好政策,一些贫困户却不感兴趣,普遍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又担心贷款投资风险大,生怕掉进还贷的泥潭,结果脱贫不成反更贫。李玉石了解这一情况后,他一边逐村逐户做贫困户思想工作,一边向他们宣传国家扶贫政策,耐心解释这项惠民政策的目的和重大意义。通过宣传,贫困户逐渐消除了顾虑,由当初的不相信、不想办,到有信心、乐意办。最终,该乡有258户贫困户办理了1200多万元的小额贷款,当年每户就增收3000多元,贫困户尝到了甜头后干劲更足了。 用精准的措施,掌握决胜之策。为了让扶贫更精准,李玉石与扶贫办公室其他同志一起走访摸排,认真开展“两册一审”工作,通过逐村召开评议会,做到“应进必进,应退必退”,经过动态调整,实现精准识别。找准帮扶对象后按照村出列户脱贫标准,精准帮扶。村民卜凡玲一家4口人,由于两个女儿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屋漏偏遇连阴雨”,2018年2月的一天,小女儿晴晴不慎将腿摔伤,一度瘫痪在床。李玉石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及时给她办理了小额人身意外保险,还迅速与保险部门联系为其办理了相关报销程序。为了帮助卜凡玲一家尽快渡过难关,2018年4月份,他亲自出面为卜凡玲申请办理了5000元扶贫资金,用于其发展养殖业,当年就实现了增收,如今,卜凡玲一家逐步摆脱了贫困。 摆个样子,不如躬下身子 。李玉石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活动体会中写道:“我们为人民做事不能图形式、摆样子,摆个样子群众蔑视你,躬下身子群众信服你。”几年来,他正是用一个共产党人躬身为民的形象,感染和带动了周围的人。李玉石独自从区直部门来到乡镇,父母及妻子和年仅3岁的孩子在市区,与家人长期分居,他坚持吃住在乡村,把贫困村当家园,把贫困户当家人,父母及妻子非常理解他知道他扶贫工作的辛苦,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这给李玉石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勇气。 他常说:浇花浇到根上 帮扶帮到心上。李玉石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60多岁的村民翟广平是一位五保贫困户,一直和侄子生活在一起。在一次走访时,老翟给李玉石说出了一个心中期盼多年的愿望,就是想有一处属于自己的住房。李玉石了解情况后,默默地记在心里,次日上午,他便赶到城建部门了解咨询最新的危房改造有关政策及审批程序,并帮助老翟审建住房,在他不辞劳苦的努力下,2019年7月12日,老翟搬进了两间崭新的住房里,圆了他心中多年的梦。一天,翟广平笑呵呵地拉住李玉石的手,一个劲地感谢他的帮助并带他参观自己的新房。在一次与老翟联系时,李玉石发现他的手机是外地号码,而且欠费不用了,为了与他联系方便,李玉石用自己的手机号码办理了一张副卡,又给老翟买了一部老年机,不仅联系起来方便,还时常陪他聊天,使老人晚年生活十分开心,老翟逢人便说:“李站长就是俺的贴心小棉袄。” 三年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在顺河乡经常看到李玉石忙碌的身影,每一户贫困户家里都留有他坚实而温暖的足迹,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他始终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乐于奉献的真谛。(特约通讯员:夏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