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涌,有缓流也有激流;税务治理,在平时更在战时。今年面对前所未有的严重疫情以及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复杂严峻挑战,相当于经济运行机器中“被撒了一把沙子”,党中央、国务院聚焦“六稳”“六保”大局,出台了包括全年减税降费目标超过2.5万亿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税务工作的基调是,切实把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市场主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以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纾困,为民生托底,护航“六稳”“六保”,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经济恢复性增长。 实施规模性减税政策,不仅作用于经济,而且事关国家治理全局。税务部门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发挥税收支持政策的最大效能,让“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成为纾困利企的“及时雨”。 我们知道,增值税发票大数据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也可以观察经济运行态势。最新增值税发票的大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企业销售逐步回暖,制造业恢复明显,投资逐步加力。刚刚发布的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从主要数据来看,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货物出口累计增速实现年内的首次转正,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接近转正;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同时也应看到,经济恢复过程中的不平衡态势比较明显,保就业、稳企业的压力依然较大。当前经济运行的变化主要还都是恢复性增长,多数主要指标增速和上年同期相比,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一些指标的累计增速仍处于下降区间。 税务部门在推进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组织税费收入等工作中可以起到纾困惠企利民的支柱作用,特别是托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盘,以拓展网上办税渠道、运用税收大数据助力复工复产达产复销、评估减税降费效果、研判经济税收动态等环环相扣的“实招”“硬招”,为推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快速落地提供“税务智慧、税务力量”。 税务有担当,经济有力量。中国经济复苏向好的态势正在巩固和呈现。我们有理由、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全年经济增速正增长,多家国际组织的共识呈现,大概率也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大国。 从近年减税降费的进程研判,减税降费不是被动之策、权宜之举,是制度性设计与部署,具有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的重大意义。今年的减税降费规模性政策落地见效,对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提供“非常时期的非常支撑”。 谈到减税降费未来的难点,一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要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强化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在下雨天,一边撑伞、一边干活;二是保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持续经营的压力、活下去的压力仍然很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特别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缺口较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基层运转的“三保”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建议下一阶段通过制度性安排和阶段性政策并举,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的成效,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深耕“税务+数据”,让中国税务更“有数”,让中国经济更“有数”。发出“税收好声音”,回应社会关切点。 我们初步看国家推动减税降费,实质上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税收营商环境,将极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建议税务部门不断优化客户体验,全面推动税、银、企三方征信互认、资信互通和诚信互惠,构建税企双方平等、互信、合作的新型征纳关系,助力新发展理念中增加“安全”的维度,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五个更”发展。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税务部门要在减税降费的基础上做好操之在我的事,不仅能够做好减税降费的“减法”,而且通过征管和信息化保障直达基层税务机关、直达市场主体、直达老百姓,做好惠企利民的“加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做好“除法”;通过税务共建共治共享,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好“乘法”。总之,发力做好减税降费的2.0版——加减乘除四则混和运算。 要全面地、辨证地、历史地处理好“减与收”“短与长”“服与管”“稳与进”的关系,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底,让周延的税收政策更加聚力增效,推动国家税收治理的共建共享共治中“育新机、开新局”。 在守住不收“过头税费”底线的同时,及时全面掌握税源实际,摸清税源家底;打击“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等违法行为,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提高税费收入质量,为“六稳”“六保”提供财力支撑。 值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税务部门应胸怀这两个大局,展现税务铁军风采,为国担当、为国分忧,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任务,营造更加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税收营商环境,把税收治理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十四五”规划乃至2035远景目标作出应有的“税务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