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国家这么好的政策,一步搬进城里不说,还能拥有一份事业。”铜仁市万山区河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集体经济汽车美容中心内,负责人张兵与工人们正给客人洗车,忙得不亦说乎。张兵说:“一接手,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万山区是铜仁市3个集中安置区域之一。该区的河坪小区作为铜仁市首批跨区域易地搬迁扶贫点之一,已迎来思南、石阡、印江260户1302名移民入住,而张兵便是众多易地搬迁移民中的一个。 张兵来自石阡县石固乡,他从小就有一个创业梦想,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一直都未能实现。搬到河坪安置区后,看到万山对搬迁群众的各项优惠政策,张兵想创业的那颗心又被点燃。 张兵说,以前,全家人在农村挤在一间房子里,如今搬进城里后,住进了3室1厅的宽敞房子,家人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而且,小儿子就在小区内的万山红幼儿园就读,条件好,接送也方便,现在一家人幸福感满满。 “真的像做梦一样。”对张兵而言,生活的改变还不只于此,他最欢喜的,还是自己现在所干的事业。 ![]() 河坪小区幼儿园快乐的小朋友们。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万山脱贫攻坚一项重要任务,移民是否能通过搬迁而真正实现“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关键在于搬出后生活来源有保障。为此,当地积极引导移民自主创业,河坪安置区所在的仁山街道办事处通过向扶贫、移民、民政等部门筹措资金,打造了一个集洗车、保养为一体的新型洗车美容中心,作为搬迁群众的集体经济项目。 凭着在外多年务工见识,以及凭借熟练的驾驶技术,张兵联合同是搬迁户的4户家庭,以3.6万元每年的承包费,从社区手里承包了汽车美容中心经营权。 “每月都能有四五千的收入,这放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张兵说,吸纳的几位移民工人,他们挣的工资也不低。 而汽车美容中心所上交的承包费,社区将用于搬迁户“分红”、捐资助学、表彰先进和为特困家庭交纳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公益事业。 脱贫攻坚关键在产业。除了扶植移民集体经济创业,万山还着重突出龙头产业带动作用,解决困难群众和移民的就业问题。引进了总投资20亿元年产1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项目,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解决4000多人就业,目前项目一期已投产,吸纳就业800多人,月均增收3000元以上。 “和以前的生活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河坪安置区支部委员会副支书吴佐贵感叹道。 同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吴佐贵,来自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盘龙村,2017年1月,吴佐贵带着他的家人搬入了万山河坪安置区。 搬来之前,吴佐贵一家五口人挤在50平米的3间老木房子里,如今却在城里住上100平米的大房子,沙发、床、电视这些大家电全、厨房的锅碗瓢盆应有尽有,拎包入住。 ![]() 河坪安置区 搬到了城里住,不但生活越过越好,而且工作也有了着落。在河坪安置区支部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有着20年党龄的吴佐贵,成功当选为支部副书记,他每个月都能领取3000多元财政工资。 不但吴佐贵有了稳定收入的工作,大女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也通过参加区里公益性岗位招考,成了就业局派驻河坪社区就业服务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 与吴佐贵同住一栋楼的涂金庭一家来说,最高兴的是莫过于一家人不再分开、小儿子能在家门口上学。 涂金庭原在印江自治县老家务农为生,一家五口人,大女儿在武汉上大学,二女儿就读于铜仁一中,小儿子读小学,妻子刘成婵为了照顾3个孩子上学很早就来到铜仁。在铜仁陪读的日子里,涂金庭在家务农挣钱供孩子读书,妻子和孩子4人在铜仁租房生活。 ![]() 河坪安置区 “为了节省房租,就租偏远点的,以前我们租住的地方到学校有好几公里路,坐车也不方便,现在移民搬到这里,不但在城里有了属于自己的三室一厅的家,更为重要的是,孩子读书近,孩子自己坐公交车几分钟就到了。”涂金庭开心地笑说道,我们大人这辈因为穷,没有条件,读书少,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政策,可得给孩子创造机会上好学、读好书。 在河坪安置区,诸如张兵、吴佐贵、涂金庭等移民故事,在河坪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通过移民搬迁,他们一步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为了更好的服务移民群众,万山区委、区政府抽调专人成立了领导小组,围绕安置区就医、就业、就学等实行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创新推行联合办公进小区、公共服务进小区、均衡教育进小区、就业保障进小区、基层党建进小区的“五进”社区工作法,确保易地搬迁扶贫户安居乐业,真正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