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辉 陈小平
1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30289户88293名贫困户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65%。年初,达州市达川区顺利通过贫困县省级专项评估检查验收,相关结果已于3月底向社会公示。千百年来,达川儿女消除贫困实现小康的梦想即将成真!
总人口122万,农村人口占80%,贫困人口达9.1万人……地处川陕革命老区的达川区既是全省人口大区、农业大区,也是全省88个贫困县(区)之一。
尽管贫困总量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但近年来,达川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突出基础达标、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以不胜不休的决心意志,战贫困、拔穷根,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绘就了一幅幅恢弘画卷,奏响了一曲曲雄壮凯歌!
黄都乡青脆李基地
精准发力 绣好一针一线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达川区在扶贫对象、扶贫措施、项目安排、资金使用、驻村帮扶和脱贫成效上聚焦精准发力,一针一线下足“绣花”功夫,夯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基础。
在精准识别的过程中,采取 “面对面”评定对象、“实打实”信息比对、“点对点”痕迹管理的方式,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在精准施策上,逐一研究制定“区摘帽、村退出、户脱贫”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出台“22+1”扶贫专项,突出因村因户施策量身定制 “六个一批”帮扶菜单,使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得到个性化帮扶,提升了针对性。在精准退出上,通过建立脱贫攻坚智慧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动态管理,在严把退出关的同时,出台 《巩固脱贫成果实施办法》,建立防返贫基金,有效防止了返贫现象的发生。
造血为本 抓好一村一品
输血”不如“造血”。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关键。达川区重点围绕“一村一品”着力延伸产业扶贫链条,拓宽致富增收的路子,让贫困群众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5+5”工程,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粮油50万亩、蔬菜40万亩、青花椒20万亩、乌梅10万亩、安仁柚10万亩、优质水果20万亩,并大力探索 “脱贫攻坚+电商”“脱贫攻坚+金融”等扶贫模式,形成了“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入”的扶贫增收新格局。
产业带动就业。通过建立贫困人口就业数据信息库,采取就近务工、安排公益岗位等形式,使全区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转移就业贫困人口,使“就业扶贫车间”经济运行效应和扶贫效应相得益彰。
此外,达川区还通过深化改革建成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立足村社盘活农民土地、林权、房屋等“沉睡”资产,创新“村集体+种养大户”“股权量化+定额收益”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设立151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培育出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达州市委常委、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左三),达川区委副书记、区长向建平(左四)参加脱贫攻坚东部片区现场推进会
政策兜底 出好一招一式
近年来,达川区在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同时,注重抓好脱贫攻坚的政策兜底工作,确保每一项政策都到点到位落到实处。按照“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保则保”的原则,通过新建、改造、拆除、靓化、保护,先后投资8.1亿元实施易地搬迁4806户,投资1.1亿元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建房屋203户,投资2.19亿元实施农村危旧房维修改造1.8万户,实现了农村房屋“结构安全、风雨无忧、设施完好、环境整洁”的目标。投资8.4亿元实施县乡道建设,投资5.8亿元改善提升乡村产业、旅游道路12条190公里,围绕贫困户所需所盼,加宽改善村道1180公里,累计完成社道7250公里,实现100%的乡镇、100%村社通硬化路,打通了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彻底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在水利设施方面,投资6亿元建成石峡子水库,破解了西部片区农田灌溉难题,并全面解决了151个贫困村20余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大力实施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通讯网络建设,行政村电力、广播、通信实现全覆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统筹推进教育、健康、社会保障扶贫,健全“四项扶贫基金”稳定补充长效机制,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贫困户医疗政策100%全覆盖。
为了更好地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落实,达川区从一招一式抓起,创新方式方法,整合12个救助部门40项救助事项,创造性地建立社会救助网络大平台,实现救助不出乡,只跑一次路,既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又铲除了审批过程中滋生“微腐败”的土壤,经验做法被民政部列入2017年度全国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丽日新村﹙马家镇肖家村﹚
健全机制 用好一兵一卒
为了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达川区通过成立乡镇(街道)决胜脱贫摘帽前线指挥部和临时党支部,由区领导任指挥长靠前指挥,落实区级领导挂乡 (镇)、区级部门挂村,全区1.7万财政供养人员全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用好了一兵一卒,形成了区委政府统筹领导、乡镇部门主导主抓、村支村委落地落实、贫困群众主体主动的千军万马之势!
与此同时,省市相关部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00余万元,并成立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为脱贫攻坚提供资金和智力支持。为了更好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达川区还建立了“区乡两本问题台账”,采取划钩销号的办法限期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实施奖补机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制定激励村组干部五条措施,为贫困村留下了一支不走的驻村工作队。严格“八方同责”,狠抓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从机制体制上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全面小康才是目标。虽然已经通过评估检查验收,但达川区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指示精神,持续精耕细作、克难攻坚,坚决确保已脱贫的持续巩固提升不返贫,未脱贫的如期稳定脱贫,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