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穷根,根本还要靠致富产业。依靠产业就业扶贫,四川老乡的小康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随着旅游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凉山州西昌市安哈镇已经有50多家彝家乐,村民靠着旅游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图为安哈镇长板桥村彝家新寨。 在甘孜州雅江县松茸产业园一家松茸企业“扶贫车间”,当地村民正在开菌袋,以便出菇。 四川将农业产业扶贫规划与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培育深度对接,盯市场,扬特色,在彝区搞杂粮,在藏区兴畜牧,在龙门山脉让猕猴桃蔚然成林,在乌蒙山区用早茶问候春天,过去4年,已在贫困地区新建和改造提升逾千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夯实一产,还要“接二连三”,做强产品加工,玩转乡村旅游。如今,产业扶贫项目在巴蜀大地遍地开花,可复制接地气的带贫模式不断创新涌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正成为贫困山村的“标配”。 在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的电商产品展览室里,螺髻山镇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唐举帅(右)展示新设计的文创抱枕。 眉山市仁寿县汪洋镇上游村的一家民宿鲜花满墙。 在南充市顺庆区大林镇石马嘴村,当地村民包装成熟的猕猴桃。
春华秋实,脱贫攻坚战鼓声声,产业扶贫成效渐显。昔日的小树苗长成“摇钱树”,曾经的产业带变为“聚宝盆”,昔日的小山村成为“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靠产业鼓起荷包,甩掉“穷帽”,踏上小康路。(李三水 图片由视觉四川提供)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