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陕北张家墕村脱贫见闻录

2020-06-04 10: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庞泽华(左二)在给村民分红。  王红霞摄


贫困户张丙申在土鸡场喂鸡。  辛亚娥摄

  今年3月底,陕西宣布全省所有县脱贫,这其中就包括榆林市的8个国贫县。
  一个初夏的清早,记者来到榆林市。记者从该市扶贫办得知,有一个市委扶贫驻村工作队在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张家墕村帮扶。于是,记者直奔张家墕村。
  “老百姓的事,一刻不能拖”
  记者首先见到的是榆林市委办驻张家墕村第一书记庞泽华。
  2018年3月,庞泽华和扶贫工作队的队友们来到张家墕村。两年多时间,他学会了当地的民歌,陕北的花儿腔他张口就能哼,这让记者印象深刻。
  庞泽华回忆说,两年前,他一到村子就为村里的情况皱起了眉头。张家墕村地处307国道两侧,是典型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山间地头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村里没有主导产业,人均耕地不足2亩,低效农作物占比大,对黄土地无比依恋的张家墕村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缺乏劳动能力,村里的好多房屋破烂不堪。
  “我本想着这里靠近公路,情况应该好一些,可是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张家墕村耕地少,别说致富了,靠这些地解决温饱都成问题。”庞泽华说。
  记者采访了张方成和张加锁两户贫困户。他们一户是家里只有一位老人和聋哑儿子,另一户是老两口留守,五个儿子外出打工了。
  村里不少人家跟张方成和张加锁家相似。面对这样的情况,庞泽华第一时间带领工作队走村串户,详细了解了村民们的困难和需求。
  庞泽华告诉记者:“通过了解和考察调研,我们认为,张家墕村目前非常适合发展养鸡业。”
  庞泽华时刻提醒自己:“脱贫攻坚,一天也不能耽误;老百姓的事,一刻不能拖。”选址、修路、架电、引水、盖鸡舍、修厂房等一系列事情,两个月时间就搞定了。一座总投资73.95万元、占地35亩、养殖规模为3500只鸡的散养土鸡场在张家墕村的山头上建了起来。随后就是选鸡苗、试运行。2019年,大规模养殖开始,当年实现纯收入21万元。
  庞泽华还和队友们为村里建起文化广场、开展河道治理、流转土地、筹划建设养老院、加强民风建设,累计在张家墕村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家墕村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每天都发生的是实实在在的脱贫故事。‘平凡中见真情’,这是村民们常对我们说的。”庞泽华说。
  张家墕村党支部书记张丕高说:“自从庞书记来了之后,我们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切身感觉到环境变了、村风变了、钱包鼓起来了。”
  “产业选得准,钱没打水漂”
  初夏的张家墕村,气温超过了30℃。记者跟随工作队队员爬上了张家墕村的一个黄土高坡。
  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硬化的马路蜿蜒着伸到村民家门口。阳光一照,家家户户翻新的门窗、院墙格外醒目。而在近处,山峁沟壑间,44座白墙蓝顶的现代化鸡舍整齐分布、星星点点。
  驻村工作队员高鑫鑫当起了“鸡倌”,不过,他还是市委办的“技术特派员”。一年多的驻村经历,让高鑫鑫变身为养殖肉鸡的专家。“现在是中午,温度高,苗鸡们都在圈舍里休息。”高鑫鑫向记者介绍说,“养鸡最怕天气变化,我每天很早就要起来,给它们测温度、做防疫、上饲料。冬天时我们在鸡场里面安装取暖灯泡。”遇到技术难题,高鑫鑫一方面向保种场、防疫部门请教,另一方面买回相关书籍和音像资料,自己学习、琢磨透以后再向养鸡户传授。
  “我们村集体刚好有一片35亩的撂荒土地,又离农户的聚集区比较远,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张丕高说,尽管穷,可张家墕村一直就有养鸡的传统,于是大家一合计,选准了生态效益好、市场前景可观的散养土鸡产业。
  为了保障土鸡、鸡蛋的品质,驻村工作队将从村民处收购回来的玉米、黑豆、红枣、麸皮等加工成饲料进行喂养。由于精细化饲养,加上环境无污染、鸡苗成活率高,肉鸡和鸡蛋品质较好,因此产品销售供不应求。
  在村委办公室里,庞泽华给记者看了一段视频,那是村民们分红的场面。
  “合作社给咱分红了!”2019年12月12日中午13时,村民们齐聚在村里新修的文化广场上,妇女们兴高采烈地闹起了秧歌,侧边桌子上一捆捆红艳艳的钞票扎得整整齐齐。
  14时整,分红大会正式开始。庞泽华扯开嗓门:“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翠梅,分红500元;张润平配合村里开展土地流转,奖励500元……”
  “来了来了!”张翠梅一边回答着,一边跑到分红台前,签字、领钱、数钱,一气呵成。“你们真行,才一年的功夫,鸡场就挣钱了!”张翠梅说着高兴地把钱揣进兜里。
  今年1月19日,土鸡场收益进行了第二次分红,分红7.88万元。两次分红合计16.19万元,占到收益的77%。与此同时,土鸡场充分发挥带贫益贫效益,为6户贫困户每户免费修建标准化鸡舍1间,发放土鸡50只,带动贫困户养鸡300只。产出鸡蛋后,如果贫困户没有销路,可交由养鸡场包销。同时,养鸡场还雇佣建档立卡贫困户3人。
  49岁的张周平是村里的6户养鸡户之一。“一年前,听说村里给贫困户免费修鸡舍、送鸡苗,我就响应工作队的号召,将家里的一处荒废老宅子利用起来养了50只鸡,每天只要喂两次纯粮食饲料,也不影响种地。通过养鸡,我增收了5000多元。”张周平乐滋滋地说。
  “这个养鸡产业选得准,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齐心协力,投入的钱没有打水漂。”庞泽华非常激动地告诉记者。
  “生活有保障,日子有奔头儿”
  张加锁老人今年73岁,去年脱了贫。记者走进他家院子,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种着些常见蔬菜。
  老人牙齿洁白,口音比较重。他说,“这几年多亏了工作队,我们村才有了现在这个样。工作队给村里装了路灯,一到晚上明晃晃的,跟白天似的。”
  村里修了广场后,一到下午6点多,张加锁老两口就去广场上锻炼,8点多回家把电视一看。“生活有保障,日子有奔头儿。”张加锁说。
  工作队还把以前的卫生院修建成了“幸福院”,65周岁以上老人,如果不想做饭,花2块钱就可以到这里吃顿饭。
  “山上没建养鸡场前,我们就没有分过红。村里还准备在山上把地推平种花椒树,又计划在沟里把水聚起来,夏天可以游泳划船,冬天可以滑冰。”张加锁说。
  张加锁老人介绍的扶贫项目,就是村里正在启动的土地流转后计划要建设的花椒种植项目。在庞泽华带领下,记者登上了村里的一个高土坡,庞泽华介绍说:“我们计划尽可能多地流转出山地,全部种效益好的花椒,不再种收益低的山枣树。”
  庞泽华又带记者参观了返季节蔬菜大棚,里面种植的芝麻香瓜、吊藤小西瓜等青翠欲滴,成熟在望。
  村里还引进了光伏发电。记者看到,占地16亩、发电量为2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目前已经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张家墕村集体合作社的“家底”正变得越来越厚实。
  “自村里引进扶贫项目来,我进行土地流转有收入,还能得到村集体分红,感谢驻村工作队的真心帮扶!”村民王玉林说。就在去年夏天,王玉林分到了500元的光伏发电红利。女儿顺利考上大学,驻村工作队帮她申请到了3000元助学金,并联系爱心企业家为她资助3000元。村里今年考上大学的5名学生都得到了资助。
  村民生活遇到困难,庞泽华会热心帮忙。
  村民张长大失聪,却又舍不得花钱买助听器,于是,庞泽华与市、县残联对接,为张长大申请到了一副助听器,让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生活更加方便。
  村民张生维一直有慢性病,但因为没有住院而无法办理慢性病医保。庞泽华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他办理了慢性病医保。
  贫困户王奶春在外地做家政,他主动对接雇主,完善务工证明资料,为她申请劳务奖补5000元。
  贫困户张尚兵的外孙子在榆林上学,遇到困难需要帮忙,他也积极联系,努力协调解决。
  今年初,村民们将一面锦旗送给庞泽华,锦旗上写到:“扶贫济困暖民心,一心为民办实事”。这是村民发自内心的话,也是扶贫工作队的真实写照。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本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