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把振兴乡村人才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和重要抓手,围绕产业、技能环节,采取多种培训模式,深入开展种植养殖业等专业培训,并鼓励、支持农村人才创新创业,带动群众共同发展,以农村人才队伍的全面振兴,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围绕产业提升技能
火塘边,大家边倾听、边记录、边思索,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政策等内容畅所欲言,这是今年2月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一次技术培训的场景。
东回镇结合镇、村实际,邀请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到东岗村怕令村民小组举办“火塘夜校”蔬菜种植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菜农进行蔬菜种植技术指导。
培训中,教授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围绕“苗期管理”专题,结合东回镇蔬菜种植的实际情况,从育苗、备耕、施肥、管理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为农户们作了详细的讲解,让农户们学习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并与农户们互动交流,解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围绕骨干产业,普洱市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和增收能力,培养出一批致富带头人,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竹塘乡是澜沧县着力打造的科技扶贫示范乡,也是定点帮扶单位中国工程院在澜沧扶贫的主战场之一。
竹塘乡在全国率先推广三七林下有机种植模式,首创“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推广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助力竹塘乡高质量实现了脱贫摘帽。2015年以来,竹塘乡开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4期36个班次,培养了22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引进5家企业,建成7个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基地、1个三七育苗基地和1个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样板,实现林下三七产业链延伸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创新培训形式内容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今年,普洱学院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在镇沅县职业高级中学挂牌成立“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和“镇沅县人民政府普洱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素质提升工作再上新台阶。
镇沅县职业高级中学依托普洱学院职业教育资源和区位优势,推行“3+2”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知识+技能+创新”的人才培养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据了解,县职高第二期建设规划使用面积约167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3840平方米,包括综合楼、教学综合楼、服务实训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运动场等,届时将达到容纳30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建成后,全县群众可以参加线上线下的灵活培训,实现学历和能力的双提升。
近年来,镇沅县创新成立“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哀牢山无量山农民技术培训学校,随后升级成立121所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人才振兴。2020年,全县共组织开展培训401期217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395人次,实现务工人员组织化转移就业11批共1503人。
通过组织规模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村民们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了技能知识,增强了他们今后增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近日,昆明市五华区锦华职业培训学校、普洱市兴民职业培训学校分别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坝溜镇开展为期12天的劳动技能专项培训。培训通过集中讲解、师生互动及实地操作的方式,对家畜(禽)饲养技术、蔬菜种植与田间操作、茶叶加工技术等内容进行全面教授。
哈布孔村村民彭真年说:“这次培训让我感触很深,我们以前都只会用传统而且简单的茶叶加工方法。现在通过老师的培训,我学会了白茶和红茶加工方法,也掌握了基本的茶叶加工技术。今后我们要加倍努力,我们村茶叶价格会越来越高,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真心感谢老师们。”联珠村村民张光明说:“我们有要发展的想法,但是缺技术,也缺少给我们指导的老师,这次培训真是及时雨,希望这样的培训以后能多多开展。今后我会利用老师们教的技术,好好种植黑木耳,争取发展好这项产业,如果我成功了,将带动本寨子其他人共同发展。”
带动群众共同发展
西盟佤族自治县实施“西盟工匠”培育计划,完成了2020名“西盟工匠”培养、认定,平均每个村民小组5人至6人,每人带动5户以上农户。
如今,2020名“西盟工匠”已成为拉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火车头”,带领着群众奔向美好新生活,让佤山的“新歌”再次唱响。
“2018年,县里在我们村建立了培训基地,我学会了整理蜂脾,能区分工蜂、雄蜂、蜂王,并顺利拿到了初级班的结业证书。掌握养蜂技术后,我带头在村里承包了蜜蜂养殖,带领村里的姐妹一起承包了900群蜜蜂,现在纯收入达到了25万元左右。”作为“西盟工匠”,勐梭镇班母村十四村民小组的90后女孩二妹充满自信,“今后,我将同新一代养蜂人一起,用工匠精神鼓舞自己,坚定养蜂的道路,带领更多的兄弟姐妹养好蜂,创造甜蜜生活。”
截至目前,西盟县累计开展各类培训940余期6.1万人次,通过系统培训、系统考核,8000余名群众转化为乡村技能型人才,其中,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2020名带头人成了“西盟工匠”。
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斗阁村党总支在农村优秀人才回引上下功夫,通过实施“归雁工程”,回引优秀人才到村任职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斗阁村在搭建平台上出真招。针对有意愿回村任职的人才,将回引对象发展成为党员,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直接考察为村“两委”干部。针对有意愿返乡创业的人才,在技术培训、项目申报、信贷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解决在创业中的实际困难。
目前,斗阁村已将回引对象张继龙培养成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同时,选配28名致富能手和7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村民小组干部队伍中。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斗阁村培育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能手,种植业、运输业、餐饮业的产业发展迅速。
来源:云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