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柱县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康养品牌,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获广泛赞誉、成效显著。今年4月18日,石柱县正式获评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一系列的成绩和荣誉,展示着石柱县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上奋力走在前列的信心和底气。
黄水大风堡景区。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以生态为基,美丽乡村入画来 群众的赞誉和认可,是绿色发展成效的生动注脚。石柱县为了促进乡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让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发展条件真正造福群众,下足了“狠”功夫。 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长效开展,打造文明乡风、生态宜居环境。石柱县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为村民耐心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正确引导村民积极行动,摒弃破坏生态陋习,做好房屋院落卫生,扮靓农院,提升村容村貌。同时开展“星级场镇”“星级村庄”“星级院落”“星级农户”“最美家庭”评选奖励活动,激励村民自觉自愿开展文明劳动工作。 在中益乡,讲卫生、讲文明、讲习惯已蔚然成风,焕然一新的农村面貌,引得城里的游客流连忘返。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近年来,石柱中益乡大力开展生态保护、绿色科技脱贫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 现在的中益乡俨然是一座让每一位城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街道干净、交通便捷,平整的柏油路直通乡亲们家门口,闭塞偏远和基础设施落后成为过去,昔日的穷乡僻壤正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大道上。
中益乡。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规划特色康养旅游 促“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近年,石柱县加快建设康养全域格局,全力发展康养经济,以康养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石柱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全域康养、绿色崛起”为发展主题,进行全域范围内的“绿水青山”资源整合,合理规划特色康养旅游线路,科学开发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坚持以把绿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同频共振、环境与财富同步之路。 石柱黄水镇拥有着100亩原始森林,5000亩高山湖泊,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游客们眼中的避暑胜地。黄水镇扎根土家文化,将自然风景和民风民俗有机结合,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如今已然是石柱康养旅游产业的支柱。 据了解,2021年,石柱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县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55%。 同时,石柱县立足淳朴的乡风民俗,推动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在中益乡平坝村,由石柱农旅集团打造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综合性项目——大湾乡村民宿生意火热,带动着当地村民奔小康。 作为国家首个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月上金铃·月下风情”民俗风情街于今年5月11日正式开街,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致富机会,促进共同富裕,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莼菜种植基地。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紧握生态密码 扬帆绿色新征程 近年来,石柱县紧握生态密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优化区域空间、促进产业生态化与循环化、改善环境质量、践行生态生活、繁荣生态文化六大工作重点。 石柱县依托生态农产品,大力扶持区域支柱产业建设,确保乡乡有支柱产业、村村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生活保障。 石柱县作为“中国莼菜之乡”,莼菜历史发展悠久,2018年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业莼菜示范基地,到2020年莼菜基地发展到1.4万亩,产量突破1.4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现石柱莼菜产品已远销海外。 “以前这里家家户户都是土农房,农产品产量不高也不好卖出去,没想到现在这里还有生态产业园,不仅山绿了、水清了,我们以前吃的莼菜还能卖出国,周末还有很多城里人来休闲度假,我们真正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和绿色发展。”在莼菜基地工作的张先生说。 据悉,截止到去年底,石柱新建续建莼菜、黄连、水稻、脆红李、茶叶等有机农产品基地41个,新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26个,新评定市级名牌农产品9个;建成黄连种质资源圃1个、中蜂标准化示范场23个;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6.64万亩、增长0.7%,产量22.35万吨、增长1.5%;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0个、发展农民合作社992个、家庭农场1017家。 未来,石柱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打造全国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及加工品供给地,构建“1+4+N”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一圈三带多点”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切实发挥农产品经济效益、富民效益。 聚焦打造全国康养旅游消费目的地,围绕“四大康养文旅融合发展板块”优化提升景区布局,推动一批康养文旅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丰富拓展康养产品及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速构建全域优质康养格局,多业态合力铺展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