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城乡义务教育迈向一体化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大课间做手球操。 孙淼 摄 “我们学校原本是由一所村小和一所中学合并组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地处开发区农村,但党委政府特别重视,投资1.5亿多元,于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主要满足周边农村及附近企业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的需求。”近日,山东省威海市恒山实验学校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姜荣说,近年来,乘着山东省城乡教育一体化及威海市学校管理标准化的东风,该校秉持“生长教育”理念,从建校开始就高起点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办学的道路。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山东全省137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成为整体通过人口最多、县(市、区)数量最多的省份。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坚持双轮驱动,推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一体化;强化补充交流,推进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城乡学校经费保障一体化;创新管理体制,推进城乡学校办学水平一体化。”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邓云锋说。 坚持双轮驱动,推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一体化 早在2008年,山东就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通过“标准先行”立规范,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要求。2017年,山东又进一步修订发布了新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坚持分类指导、县域统筹,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与此同时,山东坚持双轮驱动,一是通过重点推进“全面改薄”工程抬谷底,二是大力实施“化解大班额”工程扩资源。 “‘全面改薄’工程自2014年启动以来,覆盖15个市111个县(市、区)9765所学校,到2018年底,全面达到‘20条底线’要求。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517亿元,建设校舍2380万平方米,完成设备购置88亿元。”山东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朱传纲说。 2015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启动解决城镇大班额工程,围绕“人”“地”“钱”等关键要素,强化财政投入、用地保障和教师配备,大力扩充义务教育资源。目前,累计已完成工程量1051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001所,新增学位234万个,小学、初中大班额比例下降至24%和25%,起始年级基本消除了大班额,并建立了大班额长效防控工作机制。 “改善条件、扩充资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一体化,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坚持项目带动,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说。山东省政府印发了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陆续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农村中小学图书配备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工程、解决城镇大班额工程、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先后将“基本均衡验收”、“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建立义务教育群众满意度调查等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目标任务按期实现。 强化补充交流,推进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 “我们学校只有100多名学生,近两年和我一样新来的青年教师就有7名,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课都有了专职教师。学校还成立了京剧、书法、国画等学生社团,建起了创客活动室,大力建设书香校园。”沂源县东里镇水北小学青年教师齐凤告诉记者。 沂源县200人以下的山区小规模学校多达32处,近几年已补充近400名教师到农村任教。“近年来,我们突破教师编制瓶颈,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每3年核一次编。对班额较小的学校按班师比核编,对寄宿制学校和育龄女教师较多的学校核增5%的编制。”张志勇说。近3年,全省新增教师12.87万人。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是关键。山东近年来整体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青岛、潍坊、淄博、滨州被列为国家级改革示范区,让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均衡配置师资。 2016年,惠民县全县93所学校全部完成“县管校聘”改革,4663名教师公开聘任。2017年,该县跨学区交流教师、校长327人,2018年又竞聘交流轮岗42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实行学区内紧缺学科教师跨校走教制度,全学区统一排了总课程表、跨校走班教学教师课程表,让教师动起来,破解了学科教师结构性紧缺等难题。”辛店学区主任李敏说。 近3年,山东全省交流轮岗教师9.98万人,交流校长6074人,有2135名城镇校长到乡村学校任职、交流。山东还进一步加大区域调剂力度,对满编超编但结构性缺员的学校,调剂其他事业编制,设立教师编制临时周转专户2.2万个,有效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紧缺的问题。 从2018年起,山东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乡村中小学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进一步调动了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 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城乡学校经费保障一体化 “目前全县在职教师人均月工资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高出1415元,教师平均月工资已经达到8688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还多,成为全县财政供养人员中待遇最好的群体。”日前,临沂市蒙阴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丽云在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上介绍,作为山区县、老区县、库区县,蒙阴县近年来千方百计优先投入教育,每年教育投入占全县总财力的1/3以上。 自2016年春季学期起,山东在全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普通小学每生每年71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910元。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2017年起,对农村超过100人不足200人的学校,按200人核定公用经费。 “我们从2016年开始,率先确定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最低拨款额度,对初中年公用经费不足50万元的学校,按50万元拨付;对小学年公用经费不足35万元的学校,按35万元拨付,解决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难题。”威海市文登区教育局副局长邵名果说。按照这一标准,文登区每年新增保障经费约190万元,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文登区自2013年以来先后投入8亿多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让全区近50%的学校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此外,山东还统一城乡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从2006年开始,全省开始实施农村学生“两免一补”政策。2017年春季学期起,“两免一补”政策开始覆盖所有城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范围扩大至30%。“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可随学生流动携带,实现了城乡统一和全部覆盖。 创新管理体制,推进城乡学校办学水平一体化 程台小学是临朐县东城街道一个偏远的教学点,学生不足百人。以前由于基础设施老旧,师资力量薄弱,管理不够规范。 “从2015年秋季开始,东城街道实行‘总分拖挂式’学区制办学模式,把整个街道分为3个学区,每个学区的中心学校就近拖挂一至两处小规模学校,实行一体配备教学设施、一体调配师资、一体管理考核,程台小学因而成为东城双语学校的分校。”程台小学校长崔兆平说,他原本是东城双语学校的教导主任,实行学区制后,和另外7名优秀教师一起调到程台小学工作,“程台小学各学科的班平均成绩甚至领先于总校,许多转出去上学的孩子都陆续回来了”。 近年来,山东不断创新管理体制,通过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以及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等举措,推进城乡学校办学水平一体化。 “在学区制改革中,将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若干学区,以学区为单位实行小学与初中对口招生;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构建小学与初中纵向衔接、横向协作的办学模式,实现了招生培养、教师资源、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育资源、家长资源‘六个统筹’。”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仲红波介绍。目前,全省各地共建设学区1918个,覆盖义务教育学校11275所、教学点1699个。 此外,山东还推动建立县域“结对帮扶”网络,发挥城镇学校资源优势,辐射带动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截至目前,山东全省共结成4427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帮扶对子,实现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 高密市永安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前几年,因为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一度几乎成了“空壳”学校,剩下不到60个孩子。2017年,高密市探索城区名校集团化办学策略,永安小学与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结盟办学,实行“一套班子、两个校区、统一师资、一体管理”,学校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学生回流了230人。 “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邓云锋说。 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城乡义务教育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 邓云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夯实义务教育这个根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办好城乡义务教育、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山东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实施双轮驱动,创新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关爱特殊群体,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全省137个县(市、区)实现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的“满堂红”,山东成为通过总县数和总人口数最多的省份,正在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 全国教育大会发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动员令,为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谋划山东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答好人民满意答卷,努力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
聚焦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难题,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2018年底前完成“全面改薄”规划任务,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推进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底部攻坚,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各项惠师政策,不断提高教师岗位吸引力。启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创建工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范化、标准化。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强化控辍保学,确保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乡义务教育二元结构壁垒,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打造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山东品牌”。(魏海政) (责编:叶子 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