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宇航 “要用更大力度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着力做到小微企业贷款扩量降本,国有大型银行要带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新年的首次考察中,先后来到中行营业厅和工行、建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了解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成本和便利情况,并对其瞄准小微企业融资难点、运用“互联网+”等创新模式、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和降低成本予以肯定。 自李克强总理于2017年5月3日明确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要在当年内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以来,普惠金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8年4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推出七项减税措施,支持创业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同时部署对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实施监管考核,确保年内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作为金融业的“领头羊”,国有大型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布局普惠金融业务时不负众望、亮点频出。从把普惠金融上升至全行战略高度、深化普惠金融发展,到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普惠金融在各领域全面“落地开花”,再到充分转化金融科技成果、赋能普惠业务,国有大型银行都是名副其实的“头雁”。 高度重视 打造普惠金融升级版 “广大小微企业是银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做好小微业务,大银行就大有未来。”看到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大厅里展示的“不做小微就没有未来”宣传标语,李克强总理赞许道。 在2017年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以后,国有大型银行在2018年全方位升级普惠金融业务,将其发展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2018年9月26日,工行举办“工银普惠行”主题活动启动会,宣布全面升级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打造“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推动小微金融增量、扩面、平价,力争未来3年公司贷款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投向该领域,普惠贷款年增幅30%以上,普惠贷款3年翻一番。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会上表示,做好小微金融是一项长期和系统工程。该行将重点围绕聚焦货币政策传导、聚焦线下专营、聚焦做活线上、聚焦信贷价格控制和聚焦生态共建,将小微金融真正做活做深。最新数据显示,工行2018年小微贷款增速是全行贷款增速的两倍,年末小微贷款利率比年初显著降低。 去年5月2日,建行召开普惠金融战略启动大会,正式宣布实施针对“双小”(小行业、小企业)的普惠金融战略。建行董事长田国立在会上表示,将用该战略与住房租赁、金融科技相互形成战略支持,与原有优势形成融合、与外部市场形成链接,形成差异性和综合性的竞争优势。截至去年9月末,建行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9万亿元,贷款客户87.4万户,较年初新增26.9万户,增长44.39%,累计为170多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6.4万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 中行不断完善组织架构,落实“五专”经营机制,做实普惠金融事业部,全力破解“不敢贷、不愿贷、不会贷”问题。实施“1120”工程,查找小微企业融资难点,并加强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工商联、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努力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中行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该行圆满完成了“两增两控”等监管要求,切实提高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农行在去年9月首次发布普惠金融服务报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紧跟监管部门对普惠金融业务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新要求,树立新发展理念,探索高质量发展模式,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各展所长 打造普惠金融新特色 “中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化银行,是一块‘金字招牌’,要更多更好借鉴国际上普惠金融的先进经验。要通过发展壮大普惠金融,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实现包容性发展。”李克强总理在中行视察时表示。 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时各家银行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在拓宽普惠金融广度的同时做出自己的特色,让“金字招牌”继续在普惠金融领域闪闪发光。 自全球首创“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5年来,中行已累计举办50场撮合对接会,吸引来自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境内31个省市自治区的3万家中外企业参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在技术、产品、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等领域交流与合作。 同时,中行在村镇银行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该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模式正是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平台和基础整合搭建的。成立8年来,中银富登自设法人机构86家,累计服务185万户客户,为23.5万户客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900亿元,户均21万元,涉农及小微贷款占比超过90%。2017年起,中行先后并购国开行和建行的41家村镇银行,目前中银富登共设有127家机构,在行政村设立助农服务站327家,形成了覆盖全国22个省市的县域金融服务网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 而作为以服务“三农”见长的银行,农行一直不断积极构建“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拓宽线上线下融合的普惠金融服务渠道。截至2017年年末,该行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92个百分点。连续8年完成监管部门“三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县域贷款余额3.5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900亿元,增速为12.3%,高出全行贷款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农户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万亿元、1万亿元,各项监管指标全面达标。 善用科技 打出普惠金融新模式 “你们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探索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关部门要请第三方进行评估,切实可行要向全国复制推广。”在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了解到该行推出“惠懂你”APP,基于交易结算、纳税记录等大数据评估企业信用,实现全程在线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无需再付担保、评估、“过桥”周转等附加费用,可以显著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后,李克强总理说。 积极利用金融科技,银行把在该领域建设过程中从“跨界合作”到“自主研发”甚至“向外输出”的“蝶变”所取得的成果,及时转化为赋能普惠金融业务的手段。种种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让普惠更为精准地为目标人群提供优质服务。 “为匹配小微企业‘小、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该APP可实现在贷款合同有效期内随借随还、循环支用,极大地提高了融资效率,充分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建行有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该APP通过先进的生物认证、人脸识别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同时,还首创企业在线授权功能,线上生成股东会决议,授权实际控制人进行贷款操作。 一直以来,建行都利用科技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在去年11月召开的银行业例会上介绍称,该行还准备推出能够提高贷款速度、降低贷款成本、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产品——“十朵云”。 依托“新一代”系统技术优势,建行在国有大型银行中首家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推动平台搭建和生态圈营造。“普惠金融战略的落脚点和实施核心就是平台经营、数据经营,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由单一提供金融产品到搭建外部交互开放、内部充分整合的平台,进而为市场和客户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和认同感,产生流量和交易,拓广、拓深经营空间和未来市场,打造普惠金融新生态。”田国立表示。
其他银行也积极借助科技赋能。例如,农行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与新兴科技手段,结合差异化市场需求与客户自身特质推出“惠农e通”等产品服务方案,并坚持减费让利,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农行副行长郭宁宁在去年7月召开的银行业例会上表示,未来3年,该行将按照“金融科技+”战略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实现金融科技与业务应用场景的快速融合,切实推动农业银行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此举也为提升该行普惠金融的科技能力提供充分保障。 (责编:叶子 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