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龙扬镇  莲花寺

四川巴中:学校搬到农村 课堂开到农田

2019-01-22 14:57 来源:中国教育报

  四川省南江县小河职中发挥农村职业学校优势,开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学校搬到农村 课堂开到农田

  最近,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将迎来脱贫摘帽验收“大考”。全县干部群众上上下下在为脱贫攻坚紧张冲刺的同时,也胸有成竹、信心满满。他们的底气源自近3年来的一项扶贫创举:依托当地小河职业中学,开办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训什么”的思路,在农村“就地取才”、育才、用才,培养了一大批党性强、本领高的优秀村干部和致富能手。

  乡村发展振兴,呼唤年轻有为的带头人

  已过而立之年的村民郑永飞,没想到还能回到学校读书。2011年,退伍归来的他开过餐馆,待过银行,跑过出租,最后在村里搞起黄羊养殖。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一大家人的日子蒸蒸日上。

  然而,郑永飞所在的南江县黑潭乡白虎村的现状却让他颇为忧心。年轻人都出去了,留下老人和小孩,田园荒芜,村里毫无生气。白虎村是大巴山区的一个缩影。据南江县提供的一份数据,80%以上的农村人才以各种方式流失。

  缺乏活力的乡村,干部队伍结构堪忧。南江县1000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60岁以上的占总数20%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足1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达41%。

  乡村发展振兴,呼唤年轻有为、有文化、懂管理、留得住的带头人,带领村民建设自己的家园,激发乡村活力,吸引年轻人归来。

  开办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缺什么教什么

  脱贫攻坚的路上,南江县决定依托辖区小河职业中学,每年投入200万元,开办村级后备干部人才“专修班”,为乡村振兴蓄活水。

  郑永飞正是这一计划的受益者。2016年,他接到乡里的通知,被选拔去学习。“挺新鲜的,想去试试。”与他一同参加的,有大学生村官、在读职校生、返乡创业能人、复员退伍军人等。

  授课内容和形式上,小河职中别出心裁,不拘一格。除了本校专业教师,乡土专家、致富能手、行业专家,只要是有利于丰富学员乡村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就邀请来讲课;课程设置以党性教育、实用技术、社会治理为主。

  “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训什么。”小河职中副校长李建华介绍,教学打破过去的“本本主义”,缺什么就教什么:学员不懂农作物种植,就请洋芋种得好、玫瑰种得好的“土专家”来上课;学员缺财务管理知识,就请县财政局派人讲课;缺基层治理经验,就请思路活、敢闯敢干的村支书来介绍成功先例……

  专修班升级为村政学院,获省委组织部点赞推广

  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学员学到一身本领,大呼过瘾。郑永飞说,初中毕业后,离农事渐远,跟着老师学一遍,才知道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剪枝最科学。以前,看到猪生病就手足无措,如今,村里哪家的猪病了,郑永飞就联系兽医,也亲自上阵帮忙打针。

  小河职中先后开设了14门重点课程,同时依托60个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突出学用结合。半年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南江县委组织部安排首批学员回乡回村实践半年,提供补助、严格考核。学员唐斌明白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方向,程鹏学到了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等知识,杨春明弄通了果树栽种技术……

  2017年5月,小河职中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获得了四川省委组织部的点赞,并向全省推广,要求3年内打造10万人的村级人才队伍;当年8月,小河职中也正式挂牌为“巴中村政学院”,全省各市(州)、县(区)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巴中村政学院在学制上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目前,中期班毕业生已达200多人,短期培训干部达1500余人。小河职中校长李勇自豪地说:“我们的学员覆盖了全县所有乡和70%的村。”

  毕业生成乡村振兴“永久牌”骨干力量

  2017年,村政学院第一期学员毕业后,正值村委换届,116人中有16人当选村支书,13人当选村主任,80%的人在村两委工作。这支被人形象称为“乡村振兴黄埔一期”的队伍,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将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

  杨春明回到海棠村担任村主任,建成500亩脆皮李种植园和120亩海棠园,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村民尤其是贫苦户年收入。程鹏回到石河寨村,扩大豪猪养殖规模,大力发展果蔬种植,同时积极改变贫困户居住条件。

  郑永飞回到村里当上了村支书,自家的生意全顾不上,老父亲有了意见。他却说:“要干就要干好,不能辜负组织的培养。”每逢节假日,村里年轻人打工回来,郑永飞就带领“两委”干部上门宣传扶贫政策,还建立村里的微信群,时常发布村里动态。

  郑永飞将家里的黄羊养殖合作社扩大成村里的合作社,带动村民养更多的羊。因为不愁幼崽生病、不愁销路,连村口70多岁的老大娘樊玉安,都大胆地将10多只羊扩大到70多只,按照平均每只1000元计,她家的收入大幅提高。

  在他的带动下,白虎村的茶园也从原来的350亩扩大到700亩;新栽种的茶树苗地里,村民们又干劲十足地套种蔬菜。依托茶园和黄羊,白虎村正积极谋划乡村旅游,为村民增收的同时,也为乡村集聚人气。

  “待到你们再来时,山中或是茶树飘香,游客如织。”眼望远山,手指茶园,郑永飞信心满满。(通讯员 陈军 何文鑫 本报记者 鲁磊)

 

(责编:叶子  媛媛)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