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龙扬镇  请输入关键词

对于小朋友来说 是否真的有语言关键期?

2019-09-03 10:14 来源:扬子晚报

  蔡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紫江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法国里昂大学认知科学博士。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语言-大脑-认知(L2C2)实验室,比利时根特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中心(INSERM)神经影像学研究中心Neurospin实验室受博士和博士后训练。2012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主要从事语言、阅读和认知发展研究,关注语言(言语和阅读)和其它认知能力在多个层面上的神经机制、个体差异以及儿童的语言-认知习得过程。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副主编, 以及中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多国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评审等。

  每一个小孩语言爆发期的早晚会非常得不一样,从一两岁到三四岁都有可能。研究者注意到的一点就是,生活在双语或者是多语家庭中的小孩,通常开口会比较晚一点。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认知控制。这种能力通常是要到一岁多到两岁才能较好地发展起来,所以如果是一个在双语家庭长大的小孩,他开口晚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语言和认知在发展上是一个相互制约的一个过程。 选自一席微信公众账号,有删节。

  婴儿出生不久就能

  辨别母亲的声音

  在胎儿期间,大脑非常快速地增长。到婴儿出生时,大脑是成人大脑的1/4到1/3这么重,大概是300多克。可以看到,婴儿出生时脑的沟回形态已经跟成人非常相似了。我们都说婴儿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我的一位同事更是说过非常绝对的话:每个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贝叶斯统计机器。

  脑成像的研究发现,在婴儿出生不久,如果听到是自己妈妈在说话,他左侧大脑就会辨别出“这是我妈妈”,还会努力去理解妈妈到底想要跟我说什么。

  婴儿如何学会最早的词汇?

  在语音学习之后,小朋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六个月到九个月时,很多爸爸妈妈那时都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婴儿开始理解他们人生中最早的几个词汇了。

  在他们第一个生日之前,一个婴儿,不管他使用什么语言,大概已经可以理解50个词汇。我们也许觉得理解词汇这个事情容易,就是要把一个声音跟一个形象连在一起。但是科学家发现并不仅是如此。

  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在婴儿四个月的时候,让他看一个特定的形状和听到“kiki”,他就可以学会这个尖尖的形状和一个特定的词“kiki”有关系,而“bubu”和这个圆圆的形状在一块。所以婴儿在四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把声音和形状联系起来。

  为什么要再过好几个月,婴儿才可以学会最早的词汇呢?其实我们如果去细想会发现一个事情,就是婴儿学会词汇的过程,并不简单是一个把声音和形状连起来、完成联结学习的一个过程,它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叫做共同注意的社会能力。

  共同注意的能力,就是指可以跟随别人的手势或眼神,了解对方注意力在什么地方,并把他的注意力也跟过去的过程。反过来,他也明白,他指一指,就是叫其他人注意那里的一个过程。

  这样一个能力要到六到九个月的时候才发展出来。这种共同注意的能力,可能会制约到儿童的词汇学习。

  一旦获得了共同注意的能力,其实还有很困难的一步,就是他要把声音跟一些具体或者抽象的意思联系起来。

  你想一想,它并不是简单的联系。婴儿听到或者想到“飞机”的时候,可能是他的玩具飞机,可能是书上画的一个飞机,还可能是天上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飞机。他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飞机,需要抽象的能力。

  社会需求是语言爆发的直接诱因

  首先是刚才我们说的,在那个时期,他已经至少懂得了一两百个甚至更多的词汇;在不停地听大人讲话的过程中,他已经知道了一些基本的词跟词之间的顺序以及关系;再有,他每天看着爸爸妈妈对他说话的时候,也在学习怎么样来运用他的发音系统,并且通过自己的调整和大人的纠正,能够比较准确地把这些音发出来。

  但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社会需求。他本来在家天天跟爸爸妈妈待在一起,觉得我头一动,他们就知道我要什么了。然后有一天去了托班或者去了外面,他就发现太奇怪了,动了半天头,其他人都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只能跟他们说话了……所以,社会需求其实是语言爆发的一个非常直接的诱因。

  但是每一个小孩语言爆发期的早晚会非常得不一样,从一两岁到三四岁都有可能。研究者注意到的一点就是,生活在双语或者是多语家庭中的小孩,通常开口会比较晚一点。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认知控制。这种能力通常是要到一岁多到两岁才能较好地发展起来,所以如果是一个在双语家庭长大的小孩,他开口晚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语言和认知在发展上是一个相互制约的一个过程。所以爸爸妈妈可以不用着急。

  语言是不是真的存在关键期?

  讲到这么漫长的语言发展过程,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语言关键期”,这个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是莱纳伯格他们提出来的。

  可能在座的每一位都听到过学校的老师、教育机构,反复地说“语言关键期”。身为家长,有时候就会很焦虑,生怕小朋友在什么时候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某一个关键期。

  我觉得语言关键期在最近一些年被过度地演绎了。其实它是叫“语言关键期假说”,所谓假说,就还不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事情,事实上语言关键期在研究界是非常有争议的。

  我们比较肯定的是语音是有关键期的,所以会建议可以在小朋友一岁之前给他听外文、听音乐,能起到磨耳朵的效果,这个作用确实是有的。

  但是对于更加高级的语言功能,比如语义、句法,其实有很多科学家,包括我在内,认为并没有足够坚实的客观证据支持这个假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在讲关键期的时候,常常在乎的是在什么时间点以前,事实上还需要注意它应该在什么时间以后。比如刚才说词汇习得的时候,如果小朋友共同注意的社会能力还没有形成,而过早地去推进后面语言能力的发展,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责编:冬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乡网,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092-6118 蜀ICP备13027954号-1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