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山村变形记 ●2011年,第一宗土地流转在苏山村达成。产业、农家乐、亲子游乐场等项目相继落地。 ●2011年,以桃为媒,苏山村走上了特色乡村旅游之路。 ●2012年,苏山村被规划为统筹城乡示范中心村。 ●2015年,第一届桃花节成功举办,苏山村成为网红打卡地。 ●2018年,苏山村的桃花登上央视为全国“两会”献礼。 8月30日,巴州区苏山村村委会外,红的、黄的、粉的格桑花美丽绽放。村委会办公室,村支书王一舟和驻村“第一书记”谢田正在讨论苏山村的发展规划。 苏山村因苏山观得名,位于巴城东北,距市区4.2公里。地理优势就是经济优势,苏山村以桃花、葡萄等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苏山村,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一座座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树间;大型田园观光综合体亲子项目“乡瓣童年”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一路通路路通 “苏山村地处山脊,储水能力差,交通不便,村民靠天吃饭的境况到2011年才有了改善。”王一舟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苏山村村“两委”组织群众修堰塘、建水库,村民用水有了基本保障。2011年,随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2013年,苏山村全村通了自来水。 2011年,对苏山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这一年,第一个企业落户苏山村;这一年,第一宗土地流转在苏山村达成,产业、农家乐、亲子游乐场等项目相继落地。 这一年,道路改变了苏山村的命运。一条从市体育馆到苏山村的4.2公里道路直达村部,苏山村与巴城的路程缩短为10分钟。也正是因为这条路,苏山村实现华丽转身。 居住条件好了,以新村聚居点建设为载体,苏山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钱包鼓起来了,以新型产业化为支撑,为创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市委、市政府把苏山村列为规划建设的12个统筹城乡示范中心村之一。 汽车在水泥路上飞驰,苏山村也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苏山村变身“花果山” 每年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苏山村的桃花走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苏山村是离巴城最近的村之一,如何把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我们历届村‘两委’着重思考的问题。”王一舟说,2011年,苏山村走上特色乡村旅游之路。 3月的桃花、4月的枇杷、5月的李子、7月的葡萄……苏山村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赏风景、摘葡萄、吃美食,每到周末,到苏山村的游客络绎不绝。 2015年,苏山村第一届桃花节成功举办,苏山村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2018年,苏山村的桃花登上央视为全国“两会”献礼,引来无数人称赞。 乘着乡村旅游东风,村民张礼贤在村里规划区域做起了小生意,“周末和节假日人流量大,生意也好,我也吃上旅游饭了。” 村民谢述华以前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如今,她将土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不仅有土地流转费用,每个月还在合作社务工,一年下来收入过万。 苏山村通过土地集中经营,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产业。目前,产业园种植葡萄337亩、红脆李124亩、桃子397亩、枇杷89亩、草莓159亩、青脆李103亩。谈到苏山村的规划,谢田说,将继续以乡村旅游为重点,打造文旅融合的田园观光综合体。
“我们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一样一样的建,一步一步改善苏山村面貌。”王一舟说,2017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一群平均年龄30岁的成员为苏山村注入新活力,他们将以群众至上、实践第一,抓基层、从严从实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苏山村。(实习生 赵妍 记者 郑钧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