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龙扬镇  请输入关键词

走出自我中心才能“看见”他人

2019-11-25 16:31 来源:中国教育报

  情景一

  小班集体分享时间,全体幼儿围坐。老师请大家分享作业单,有个别幼儿吵闹。球球突然捂着耳朵说:“你们声音太大了,我受不了了,不要说了,不要说了!”

  情景二

  小班区域活动时间,球球和其他三个幼儿在建构区活动。球球正在寻找积木堆里的长条积木,准备拿起其中一根。这时乐乐也过来取积木,一次抱起三四根长条积木,其中包含了球球想要的那根。球球马上皱起眉头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乐乐把其中一根递给球球,球球说:“我不要,我要那个,我要那个!”乐乐把另外一根递给球球,球球声音更大了:“我要那个,我要那个!”伸手从乐乐的怀里拿出他想要的那一根。

  球球拿起长条积木,得意地跳起来,接着摆了一个武术架势。后来,乐乐在搭积木,球球走过去踩踏乐乐搭的其中一块板子,发现动了起来,他笑着不断踩踏。乐乐见了眉头紧皱,大声说:“不要踩!不要踩!”球球笑着继续踩,并叫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踩。

  球球为什么固执地坚持“要那个”?又为什么不顾乐乐阻止,一味搞破坏?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人类心理发展初期,自我和外部世界还没有明确分化开来。婴幼儿把每一件事都与自己的身体关联起来,好像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也就是说,婴幼儿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判断和理解自己与事物、情境,以及人的关系,而完全不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同样不能按事物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去看问题。

  “三山实验”是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儿童无法完成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证明了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

  上述情景中,球球的行为凸显了“自我中心”这一思维特点。“自我中心”并非通常所说的自私自利,而是幼儿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即幼儿常常依赖自己的想法而非事物的客观特点,仅从自我的角度观察和认识外部世界。

  第一个情景中,球球听到吵闹声音,感觉不舒服,没有考虑当下的集体分享活动,直接大声表达不满情绪。

  第二个情景中,球球不顾乐乐的抗议,不断踩踏乐乐搭的积木。球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判断和理解周围世界及与他人的关系,完全不能注意乐乐的意图、情绪,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幼儿自我中心现象,一方面与其身心发展水平有关,同时也与家长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相关。如果教养方式不当,即便过了自我中心阶段,幼儿依旧表现出很强的自我中心行为。因此,帮幼儿走出自我中心,家园共育更有效。

  首先,将自我中心的认知问题与道德问题区别开来。不能简单将幼儿自我中心行为指责为自私、不道德或性格缺陷,更不能随意斥责或批评幼儿。事实上,“自私”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他人的观点,而幼儿的自我中心是不了解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事实。因此,幼儿本身也感觉很无辜。

  其次,转移注意的焦点。父母和祖辈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于幼儿身上,这样很容易溺爱幼儿。溺爱会强化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幼儿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理所当然应围着自己转。父母应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焦点,把幼儿视为独立的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人。这样就会使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也看得到别人。

  再其次,重视角色游戏和移情训练的价值,帮助幼儿学习换位思考。好玩的角色游戏可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扮演多种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而移情训练可以让幼儿思考“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从而了解他人的情感与需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和比喻等手段可以引导幼儿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促进幼儿从“自我”走向“他人”。

  例如,可以跟幼儿边玩游戏边讲故事:小熊和小兔子在搭积木,小兔子搭了一个大房子。小熊走过去说:我力气很大,我能把房子推倒!如果你是小兔子,你的感受是什么?这种情境式的引导,可以让幼儿更多地做到移情,从而能够更理解他人的情感。

  最后,让幼儿多参加集体游戏。集体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遵守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在与同伴交往中体验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走出自我的圈子。作者:欧者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实验幼儿园)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本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