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7月23日讯(记者 徐虹 刘佳)今天,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师资配比、重点关注领域及方式做出了分学段意见指导。其中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须排入大中小学课表。 排入课表 明确课时红线 《通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课时安排上,给出了具体的要求。 其中明确,高校要面向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同时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 全面关注 就业、恋爱一个不少 《通知》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提出了“及早分类疏导”的建议。 其中要求,重点关注临近毕业仍未获得用人单位录用意向的学生,积极提供就业托底帮助,缓解就业焦虑。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生资助的各环节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及时了解学生在人际交往、恋爱情感、集体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话、团体辅导等,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恋爱观。 师生配比 心理健康入教师“必修” 配齐建强骨干队伍。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教研员。中小学要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 定时“摸排” 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测评
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县级教育部门要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牵头负责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推动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