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龙扬镇  请输入关键词

江苏兴化民歌:不绝的乡音风情

2020-01-15 09:53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图片由兴化市委宣传部提供

早在5000多年以前,江苏兴化就有了先民活动的足迹,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狩猎、捕鱼、耕作等传统的农业劳动中,呼喊吟唱,逐步形成了最早的兴化民歌雏形。

从古至今,兴化民歌的旋律就像基因一样,长在泡过汗水的稻麦粒里,融化在千垛万垛的油菜花香中,流淌在九曲三弯的滟滟碧波上,遗传于质朴跃动的汩汩血脉里。无论是丰收的年景,还是欠收的荒年,先民们都没有忘记把祖上教给的民歌号子传给他们的下一代。

兴化民歌记录着水乡人民的生活劳动、节庆习俗,描绘着百里水乡的大好风光,传唱着古城兴化的发展史。据《兴化县志·胡志》记载,春秋时兴化属吴地,泰伯“以歌为教”,吴语民歌很快发展起来,兴化先民把自己的夷语土歌与吴歌融合、互补,形成了以歌咏形式为主的地方民歌、号子,在百里水乡流传达300多首。

兴化民歌多为广大农民在田间从事栽秧、车水、薅草等农事活动时发出的铿锵有力、抒情优美的号子、小调,曲调激昂嘹亮,属“原生态民歌”,是土生土长的乡风民谣,凝结了众人的智慧,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心声。原生态兴化民歌无论是唱词还是曲调,都朗朗上口、易于学唱。

自古兴化民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清雍正三年,“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用“耍孩儿”曲牌作了名扬天下的《道情十首》,即《板桥道情》。道情也是一种民间小调,当初被称为淮扬小调。而兴化民歌最负盛名的“茅山号子”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唱进了中南海,2010年又登上了央视舞台,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9年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调整后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16年,兴化民歌被列入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隔离隔三垛》《栽秧要趁好时光》等5首代表作被写入中国音乐史,先后被列入南京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以及江苏中小学音乐教材。如今,兴化民歌已从田头走进了舞台、学校,成为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及省、市大舞台,参加“国家民歌大赛”、央视“欢乐一家亲”等多台节目,闻名遐迩。(孙荣庆)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本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