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豫西塬上进入了丰收季节,行走在三门峡市陕州区黄梨基地,上千亩黄澄澄的梨子挂满枝头,置身其中,一眼望不到边,煞是壮观。“现在能够种植黄梨,还要感谢海峡这个种梨的带头人,不然也尝不到种植黄梨的‘甜头’。”在陕州区大营镇寺古洼村黄梨基地内,正收获黄梨的种植户李新毅高兴地说。 李新毅所说的带头人是陕州区振农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名叫宁海峡。80后的宁海峡在三门峡梨树种植行业早已经是名人,虽然年龄不大,但却有着15年的梨子种植销售经验。 毕业于山东莱阳农学院的宁海峡,从事过文秘工作,自主创业开过店铺。然而,和很多普通的女孩一样,宁海峡一直向往家乡的田园生活,既能够照顾家人,每天也不会有繁琐的工作压力。然而,现实和期望的生活相差甚远,2003年,她干脆直接返回老家陕州区发展。 最初回来,宁海峡并不清楚究竟要发展什么产业,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日韩黄梨,就果断在陕州区张湾乡流转了7亩土地,大胆试种黄梨。“由于日韩黄梨果肉细腻、含糖量高,同时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适合大规模种植。”从小生活在陕州农村的宁海峡知道,自己老家也有种梨的传统,“只知道老家种出来的梨子品质很好,直到后来种植黄梨后对比才知道,三门峡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地理位置正适宜种植黄梨。” 宁海峡虽说是农业院校毕业,但是在黄梨种植上毕竟还是新手。有志者,事竟成,她下定决心去发展黄梨产业,多次去山东、河北等地学习黄梨种植知识,经过虚心请教和精心管理,慢慢地探索出了多种黄梨种植模式,还带动周边乡邻种植黄梨致富,目前还已经在陕州区、卢氏县等地发展黄梨等梨树近万亩,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黄梨姑娘”。 好的产品必须走到市场上去,才能被大家认可,更多时候是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黄梨种植规模的增加,宁海峡开始思考如何把黄梨更加顺畅地销出去,又怎样把优质的黄梨能以高价卖出去,让好的黄梨产品给农户带来更大的效益。 2006年,爱琢磨事情的宁海峡敏锐地捕捉到了互联网的优势,她及时注册成立了金秋黄梨有限责任公司,之后又成立了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优质品种黄梨等3000多亩。借助电子商务给农业带来红利,宁海峡成功吸引了国内一大批忠实的顾客。如今,在宁海峡的带动下,核心种植区张湾乡还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生态栽植模式,张湾也成为国内重要的黄梨、红梨生产基地。 三门峡南部的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大部分地区是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当地很多农户还处于贫困线以下。从2016年起,宁海峡积极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目标瞄向了卢氏山区,在该县范里镇王窑村试种了500亩新品种玉露香梨,作为扶贫栽培示范基地,并对农户种植给予免费指导和管理。 “这里的自然条件虽不适宜种粮食,但因为海拔和气候优势种玉露香梨则比较合适。”在卢氏县政府的支持下,宁海峡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从2016年开始,在范里镇、沙河镇、杜关镇、朱阳镇等地推广种植了6000多亩的玉露香梨,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农户签定梨果种植及收购合同,将分散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建立起可靠、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来形成共同利益的联结体。 地处山区的范里镇王窑村,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宁海峡介绍,我们把果品种植农户纳入到果品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中,使农户能够分享到果品销售大市场发展的利好,最终形成规范的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格局,实现产业扶贫的长远目标。 “以前自己种地时,一年辛辛苦苦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梨有扶贫栽培基地引导管理,还不用操心梨树的销售问题,今年的梨树已经开始零星挂果,以后这日子过的肯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得到实惠的王窑村种植户沈应战介绍。 经过近3年的发展,宁海峡已经指导卢氏山区内近1000家农户种植香梨,总规模超过了6000多亩以上。“预计明后年有望亩产千余斤,4年后进入盛果期,一亩地能产5000-7000斤梨,一斤梨卖3元,每亩能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对于贫困户来说每家种上2亩香梨就能脱贫致富了。”宁海峡信心满满地说。 针对销售问题,宁海峡也采取了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其中有电商网上销售的,有结合旅游科普采摘的,有订单种植的等。在振农果业合作社发货基地,一条一条黄梨筛选线正满负荷运行,社员们正在忙着给黄梨装箱,已经装箱好的黄梨整齐地放在车间内,等待着向外发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时下,结合乡村振兴的号召,宁海峡借助黄梨基地接近三门峡城区的优势,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吸引城里人前去游玩采摘。“利用采摘把顾客吸引过来,让更多的顾客能够看到我们种植管理的方法和梨树的长势情况,还能扩大我们苗圃的影响力。”宁海峡还在经营梨树苗圃和旅游方面做出探索,“下一步,将进一步打造金秋黄梨品牌,未来2年,‘玉露香梨’将在卢氏扩大到2万亩,以带动更多的农户种梨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