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内江的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那边有个东西飞起来了。”前不久,在东兴区郭北镇进士村春耕生产现场,一些看热闹的人惊奇地说。
笔者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像飞机一样的东西,悬挂着“水壶”飞向农田上空,那个东西发出的声音和飞行形成的风都“轻抚”着地上的作物,从“飞机”上喷洒的药水保护着农作物。 据工作人员介绍,那个像飞机一样的东西是植保无人机,主要针对成片作物和成片高大树木进行病虫防治,可大大提高防治效率。“这种无人机十分适合丘陵地区。”工作人员说。
在旁边的乡村公路上,一辆很好看的“敞篷轿车”行驶过来,车后方不停地向两边的农田喷洒农药,两边形成了几米喷雾。 “这是自走式送风喷雾机,主要适用于大面积成片作物和平原大坝有机耕道的地块。”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 在内江春耕生产现场,各种农机大大减少了群众的体力劳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农机化最大的好处在于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东兴区农业局农机站站长杨洪根介绍,“机械化育(插)秧每亩地可节省劳动力5人,机械化机插密度比手工插秧密度更高,每亩增产10%~20%,可增加农民收入200~300元,节省成本100~200元。比如,水稻播种育秧流水线,采用机械化操作,一天播种可达到80~100亩。而且,机播提高播种的均匀度、平整度,更利于秧苗生长。” 笔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农机化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52万千瓦,共完成机耕238万亩、稻麦机收99万亩;新增提水控灌设备1269台1.15万千瓦,新增节灌面积4620亩;建设机耕便民道1512公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与往年相比有所提升。 实习生 周瑶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