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10年,衢江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点,盛世莲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项目,也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项目规划面积3.6万亩,总投资4.3亿元,到2013年,形成集粮食生产核心功能、优势特色种植功能、农产品加工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年总产值5亿元,年增加农民收入3600万元。
目前,园区内的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休闲场所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一加一葡萄园、老爸果园等重点景区提升都已初见成效,衢江区莲花镇党委副书记翁宇波是这么说的。
翁宇波:把我们整个农业园区打造成为一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即打响我们品牌,也为我们农业发展增强后劲,增加农民的收入。
去年,浙江农业“两区”启动实施“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包括产品质量、生态循环等六大提升行动。截至目前,浙江累计建成57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795个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循环已成“两区”标配,引领全省农业绿色发展成效十分显著。
一边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另一边在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浙江省北部富庶的杭嘉湖平原的海盐县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大型拖拉机、插秧机、担架式喷雾器等设施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些设施设备不再稀奇。
海盐县丰联农场农场主蔡国良刚刚投资210多万元,购置了直升机,开展农业生产。在距离麦田一米多高的空中,直升机将装载的一百多公斤农药,通过十多个喷淋装置,均匀地洒在麦田里。
蔡国良:我们大户普遍使用的是担架式喷雾器,大概三四个人,一天喷起来一百零几亩,无人机比担架式要快,无人机现在我们三个人一天,也能打三四百亩。
蔡国良告诉记者,相比传统喷洒方式,直升机喷洒农药除了效率高之外,还可节约三分之一的农药使用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防治成本。目前,不少农场主已和他签订植保合同。
蔡国良:我与慈溪、上虞,合同已经签好五万多亩了,现在是机器换人,外面调人实在是麻烦,现在年龄都比较大了。
“两区”建设的目的还是在于增加农业的产出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要素集聚后的农业“两区”,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极大改善,5年多来,浙江“两区”累计投入资金495亿多元,其中社会资本超290亿元。
数据显示,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单产比周边高7%以上,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亩均产值比周边地区高30%以上。去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373元,比2010年增加7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浙江“两区”建设值得推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
浙江抓这个建设基本特征是通过资本投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率,主要表现是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力的成本,降低物质投入成本,增加农业竞争力。未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成本高,竞争力弱,所以要提高竞争力必须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投入。浙江的做法实际上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做法,我认为他是符合我们国家农业发展方向,是很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