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增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业正在逐步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虽然已是三九时节,但望都县柳陀村村民刘振英依然不顾严寒,来到田里查看前几天浇过冻水的小麦长势。
“去年县里免费为我们村的农田铺设了节水管道,每家田里都有出水口,今冬浇地方便多了,只要拿着电卡刷一下,水就会流到田里。”刘振英说。
2013年,我省大力发展农田基本建设,全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0万亩,完成农田造林4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0平方公里,全省旱涝保收耕地达到6739.1万亩。省财政厅共下达种粮补贴资金68.2537亿元,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第一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9.1亿元,国家对我省小麦发放物化补贴1.81亿元。我省还把省级80%以上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科技、农业产业化等11项支农资金,统筹用于86个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在加强农田基础建设的同时,大力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组建了由200名专家组成的创新团队,建设了100个综合试验推广站,培育科技示范户18.2万余户,良种覆盖率达到98%。
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去年粮食生产再次刷新纪录,总产达到673亿斤,比上年增加23.68亿斤,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10年增产粮食。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肉蛋奶蔬菜水果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各类植保队、农机合作社、农技服务组织空前活跃。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万家,全省耕地流转面积1414.9万亩,带动上万农户走上产业发展之路。农业正在逐步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