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为我们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很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习总书记就“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这是激励我们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有力武器和行动指南。
作为一名农口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实到“三农”工作中,保持定力,锐意改革,实干争先,努力开创新局面,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工作部署,不断加大农村政策扶持、科技驱动和综合改革力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稳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体来讲,要从三方面集中发力、全面攻坚。
一是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手段,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静海农业更强。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基础设施改造、确保粮食供给的基础上,要在规模化集群、品牌化培育、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推进等方面谋求农业新发展、新突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依托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度,引领带动静海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打造粮食蔬菜、花卉水果、食品中药、畜禽水产等具有一定规模、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唱响静海品牌,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加工能力,强化物流销售,增强产业实力,力争“十三五”将静海蔬菜产业打造成华北区域性中心、全国重点基地和重要加工节点;延长产业链条,在流通、消费、加工等环节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业、流通业和休闲农业,建成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000816,股吧)和交易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打造一大批绿色生态农产品。
二是以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使静海农村更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整合资源要素,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成效,坚持常态化管理,健全和完善农村长效保洁机制,适时启动垃圾处理项目,加快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从根本上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要推进镇村联动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高品质、功能型、特色型的精品小城镇,全面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抓紧一批中心村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合理引导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加强城乡规划执行,强化农民建房管理。要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确保在“十三五”全面实现城乡供水全覆盖、全面完成静海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施绿色生态工程,在全区农村建成以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以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低保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救助体系。
三是以保持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使静海农民更富。持续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激发农村更多发展活力,让农民享受更多改革发展红利,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大力推进精准化扶贫攻坚。对静海现有市级贫困村实行驻村帮扶全覆盖,对全市在册贫困户落实“一对一”帮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精准扶贫措施,稳步实现所有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确保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目标,确保和全市、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同时,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金融支农创新等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十三五”期间静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大幅度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