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的营养价值很高,而养殖蜜蜂不仅需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需要养蜂人的精心守护。在梧州藤县大黎镇太兴村就有这么一位随“蜂”逐流的养蜂人,37年的养蜂生涯不仅让他走上致富路,还带动了不少村民参与养殖发家致富,使蜂蜜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农土特产。他就是藤县大黎镇太兴村新田组村民郭信超。
郭信超在采集蜂蜜(黄飞霞摄)
整理蜂箱(黄飞霞摄) 大黎镇太兴村四面环山,绿树繁茂,空气清新,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为养殖蜜蜂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郭信超在13岁时,就已经在村民的耳濡目染下学会了养蜂的技巧,把深山里的野生蜜蜂引回自己家附近养殖,并且在那时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蜜蜂养好,把蜂蜜酿好,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今年,郭信超已年近50岁,蜜蜂这种会蜇人的看似不能靠近的昆虫,37年来却是他最亲密的小伙伴。12月份已经是深冬季节,但气温并不算很低,冬蜜的产量比往年高,这些“小伙伴”们给郭信超带来了今年冬天最好的礼物。 都说做养蜂户不容易。几十年来,郭信超每天都会去巡查他的蜂箱,观察蜜蜂的情况,预防蜂箱里面生出巢虫,为此他还总结出了有效防治巢虫的方法。到了分蜂期就得控制蜂群,还要防止蜜蜂分散,影响蜂蜜的产量。赶走天敌大黄蜂也是一门技术活,郭信超自己制作了一扇专门用来拍打大黄蜂的竹拍子。“大黄蜂会经常来攻击蜂箱,用竹拍子驱赶十分见效。” 郭信超说,大黄蜂被拍打驱赶,就会使它们“迁怒”于自己,身上因此留下了不少被大黄蜂蜇过的疤痕。 郭信超说,每年春天三四月份酿造的蜂蜜,以百花蜜为主,十月份以后的蜂蜜则以鸭脚木花蜜为主。为了确保冬天蜜源充足,特意在养蜂园里种上了鸭脚木。“去年由于天气寒冷,不但蜂蜜没有收成,还饿死了不少蜜蜂。”不过现在虽然时值深冬,但是气温一直没有降到最低,这样的气候有利于蜜蜂酿蜜。郭信超说,今年蜂蜜的售价应该在每公斤100元以上。“辨别蜂蜜质量最好的方法是看拉丝,用小勺子把蜂蜜打起来再往下倒,要是连成一条丝就是质量好的蜂蜜,到冬至过后,温度下降,蜂蜜中的水分最少,就会开始结晶,成白色的猪油膏状。” 由于养殖的蜜蜂都是以采花粉为主食,酿造的蜂蜜质量纯正、口感细滑,郭信超的蜂蜜得到了藤县当地不少人的青睐。随着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如今他已发展成拥有185个蜂箱的养蜂户,年收入达8万元,被藤县畜牧局评为“2015年藤县养蜂专业示范户”。养殖蜜蜂尝到了“甜头”的郭信超,近几年先后建起了两栋新房子,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 为了更好的发展养蜂业,郭信超说,早在八年前就跟其他四户农户成立了“李记养蜂合作社”,一同养蜂酿蜜,发家致富。如今太兴村的养蜂大户就有12户,附近村乃至邻县的养蜂户都纷纷到他家来参观学习养蜂的技术。村支书李记凤说,养蜂依靠的不仅仅是经验和技术,还要有一颗知难而进的恒心,郭信超的养蜂历程为村民们树立了榜样。 藤县大黎镇党委书记江庆才表示,镇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村民通过特色养殖来创业致富,经常召开特色种养业座谈会,介绍相关富农惠农政策和安排农户到藤县畜牧局举办的培训班,向相关专家学习养蜂技术。郭信超几十年如一日的养蜂历程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带动周围的村民参与养殖,他为大黎镇树立了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典范,他就是大黎镇养蜂产业的领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