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通向大山深处。记者 张浩 摄 青海新闻网讯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民生、顺应民心、体现民力,坚持以小财政办大民生,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紧盯民生领域新变化新问题,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 镜头转向广袤的玛沁草原,下大武乡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西北部,地处阿尼玛卿雪山山脚下,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全乡辖年扎、清水、尼青3个村委会,总户数503户,总人口1628人。“几年前,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条通到家门口的公路,而如今,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下大武乡乡长久西说。 “转场”是牧民群众一年最重要的事情。以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村村通路、公路修到夏季草场,不再为‘转场’的事发愁”也就成了下大武乡牧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就在去年底,这个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玛沁县交通局局长聪哇介绍说,近几年来,县域交通建设加速推进,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尤其是通往牧区草山的交通建设,加快了牧区群众致富的步伐。 “这几年我们玛沁县的公路不仅实现了乡镇、村社道路‘村村通’,还在快速地向大山深处的牧民群众定居点、夏季牧场延伸,对牧民群众来说这是一条通到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聪哇说。 “路修好之前,从下大武乡前往县城有360多公里,耗时近6小时才能到达。现在我们乡不仅是村村通砂路,而且高速公路穿乡而过,群众的出行更加便捷了。”下大武乡乡长久西说。 久西告诉记者,以前一旦遇到雨雪多的天气,牧民群众一两天时间都到不了家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的日常生活用品只能靠牛马、摩托在“羊肠小道”上艰难搬运,家里一旦遇到急需救治的病人,那就只能“干着急”。现在我们乡上的年扎、清水、尼青三个村都通了四级砂石路,路修通后一般的汽车都能跑,个把小时就能到。 年扎村党支部书记长寿告诉记者说:“修的这条砂石路,可是帮了我们大忙。几年前,家里买了辆皮卡车,每一次牧场转场,都会拉上满满一车的东西,有时陡坡爬不上去,只得先将东西卸下来,全家人把车推过去后,再一样一样搬过去重新装好继续赶路”。“公路一直通到我家的夏季草场,以后再也不用为搬家、转场、卖牲畜的事发愁了,有了这条致富路,今后我们生活就更加有奔头了。”长寿说。
玛沁县扶贫开发局马文俊告诉记者:“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出行条件,加快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2016年,玛沁县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11条涵盖两镇三乡12个扶贫村的道路,道路建设里程达287公里,总投资6369多万元。截至目前,11条通村公路已基本建成,‘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的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一条条公路开通了,牧民群众的好日子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