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as  莲花寺

山东:临沂市扶贫政策致富增收 惠及贫困群众16.5万户

2017-10-25 16:03 凤凰网
  由于历史自然原因,截至2015年底,临沂市还有贫困群众25.5万户、44.2万人,占全省的1/6,其中70%以上集中在边远山区和库区,69.7%无劳动能力,63.8%属于因病因残致贫,脱贫攻坚任务特别繁重。
  五年来,临沂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实施了“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和“双16”推进计划,探索出了“一村多业、一户多案、一人多岗”扶贫模式。2016年,让29.1万名群众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美好生活。2017年,预计将有15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
  扶贫政策致富增收
  近年来,临沂市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综合采取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扶贫等途径,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辛勤劳动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共实施扶贫产业项目3005个,惠及贫困群众16.5万户、32.6万人,人均增收1028元。
  同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针对不同深度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分类施策,不断加大民生兜底保障。针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无子女赡养能力的特困失能人员,全面落实资产收益分红扶持和低保、养老、助残以及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等措施,低保标准高于贫困线191元,市级财政设立每人300元的失能护理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鉴于全市60%以上贫困群众因病致贫的实际,为44.2万贫困群众购买人均170元的“扶贫特惠保”,加大商业保险报销力度,使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低于总费用的10%,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支出,惠及贫困群众19万人。
  为让贫困群众住上放心房,全市近年来改造农村危房6.3万户,12万名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房”,今年10月底前将完成834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其中深度贫困人口D级危房改造费用全部由市县财政承担,贫困群众不花一分钱就住上了新房。对建档立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实行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并加大强化控辍保学力度,确保不让沂蒙老区一个孩子因贫失学。针对贫困老年人27万,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1%的现状,实施“孝善养老”,构建了“子女尽责、集体担责、社会分责、政府负责”孝善养老体系,实现了对60岁以上贫困老人全覆盖。
  扶贫故事
  精准扶贫帮申请小额信贷自家院子建蔬菜棚助增收
  多年以来,身体的疾病和家庭的贫困让赵娟对两个女儿充满愧疚。对着贴满两面墙的奖状,赵娟难掩泪水。“我总是在想怎么才能报答党和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说起精准扶贫对她和整个家的帮助,赵娟像打开了话匣子,激动地拉起记者的手说了起来。
  赵娟,今年55岁,家住莒南县十字路街道代家扁山村。自幼患有先天性脊椎裂,一直以来干不了重活,仅能勉强行走。平时在家中抚养两个女儿,只靠丈夫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生活非常艰辛。两个女儿成绩优异、体贴懂事,是赵娟的精神支柱也是最放不下的牵挂。
  2016年以来,临沂市扶贫办针对赵娟的身体状况,为她制定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政策保障”的综合化精准帮扶措施。了解到赵娟种植大棚蔬菜的想法,临沂市扶贫部门帮她申请了无抵押、免利息的3万元的“富民农户贷”小额信贷,帮她在自家空闲院子里建起了一个400平方米的蔬菜棚。第一棚她种上了芸豆,2017年春节期间上市,一下就挣了3000多元。同时,赵娟还享受低保政策,每月可领到残疾人补贴和护理费,她上学的大女儿每年享受“雨露计划”3000元专项补助。2016年,小女儿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曲阜师范大学法学专业。2016年9月,村委为赵娟的小女儿送来6000元助学金。当小女儿激动地告诉赵娟她终于可以在大学进入社团学跳舞时,赵娟在电话这头想起了女儿小时候渴望学习舞蹈却因为家里没钱支付学费而失望的眼神。
  今年正月初三,赵娟脊椎病复发住院治疗,需要4000多元的住院医疗费,经过新农合、健康扶贫“特惠保”报销和大病救助后,她没花一分钱就康复出院。这让赵娟感觉生活有了劲头、充满了希望。
  2017年春节,赵娟家门上贴了一副她自己拟就的对联,上联是“政府工作到户”,下联是“国策扶贫致富”,横批“国荣民乐”。“党对俺太好了,让我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赵娟说,她总是告诉两个女儿,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一份力量发一份光。
  白手起家“编”财富“网”建企业助沂蒙乡亲脱贫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敢想敢干,小小的编织网袋起家,在辛勤汗水浇灌下硕果累累。她就是临港产业园莫家龙头村的于学燕,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梦想,于学燕用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不断拼搏的新时期沂蒙精神。
  十几年前,于学艳嫁入莫家龙头村,与莫宗伟喜结连理。婚后,日子过得很艰辛,夫妻俩在莫家龙头村北山承包大片土地,种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风调雨顺时收成还好些,赶上灾年收入惨淡,在北山连避风遮雨的瓦房都没有,就靠临时搭建的塑料棚抵挡风寒。
  2003年,于学燕通过朋友的介绍发现了生产编织西瓜网袋并出口销售的商机,想到村里有大量闲置劳动力,她说干就干。西瓜网袋主要附加值在编织劳动上,村里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因此有了用武之地。万事开头难,村民对新事物接受慢,夫妻俩创业之初开着农用拖拉机挨家挨户去送编织网袋原材料,风里来雨里去,于学艳毫无怨言。慢慢村民赚到钱了,一传十,十传百,邻近村民也纷纷上门领取原料回家编织。
  2009年8月31日于学燕注册了临沂丰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发展成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西瓜网袋、西瓜网兜于一体的企业。2015年,于学艳又扩大规模,通过流转20多亩土地,投资数百万建成原料加工、成品包装等3个车间,年产自主研发的可塑原料数千吨,食用级网袋网兜5000余吨。目前,其拥有固定资产500余万元,实现产值数百万元,上缴税金100万元左右,安置当地群众就业近3000人。据了解,编制西瓜网袋网兜一天可收入20元左右,一个月就是600元左右,贫困群众直接增加了收入,实现脱贫。
  “人不能忘本,没有党和父老乡亲的关心、帮助,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果。”于学燕说,虽然现在公司已成规模,发展顺利,她还是一门心思想开拓思路、扩大生产规模,投资增设更多的致富项目,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参与生产工作,增加收入。于学燕信念坚定、勇于担当、保持本色、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就是对新时期沂蒙精神的最好诠释。(凤凰网)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江山多娇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