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纠纷、房地扯皮、面子之争”成为如今农村三大新矛盾,如何有效治理乡村、化解矛盾?湖南省邵东县水东江镇敬爱村72岁农民佘眉初自掏腰包,在湖南农村率先自费开办普法课堂,法律专家纷纷前来讲课释惑—— 农村三大新矛盾如何依法化解
▲敬爱村农村普法课堂正在讲解“如何依法处理借贷纠纷”。
申文杰和佘眉初为佘大姐仔细讲解借条规范问题。 本报记者 张振中 文/图 今年4月底,湖南省邵东县水东江镇敬爱村的佘大姐还心急如焚,她几年前借出去的15万元钱打了水漂,不仅钱没拿到,借款人都没了影踪。 急盼还款的她找到本村的佘眉初老人,因为72岁的佘眉初今年在村里自费创办了农村普法课堂,法律专家纷纷前来讲课解惑。邵东县司法局副局长申文杰为她细心讲解如何依法追债。虽然钱还没有拿到,但佘大姐感觉法理明了,维权道路通了。 借贷甚至高利贷纠纷在农村有愈演愈烈之势,它和房地扯皮、面子之争成为如今农村三大新矛盾。矛盾越多,上访难以避免,如何将矛盾及时在第一线化解,这成了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 “纠纷在哪里,普法就该跟到哪里;矛盾在哪里,善于化解矛盾的调解能手就要到哪里。”邵东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尹安中认为,佘眉初的农村普法课堂不仅为农村普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更为排解农村矛盾开出了一剂好药方。 三大新矛盾频发:借贷纠纷、房地扯皮、面子之争需要在一线化解 以前,民间借贷多在亲人、朋友之间进行,基本上是靠信誉作为担保;而最近几年,农村地区的民间融资突破了传统的血缘、地缘和业缘等限制,由原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扩展到陌生人圈子,一些纠纷也由普通民事合同纠纷演变成刑事案件。 “不少农民辛辛苦苦打了一年工好不容易讨到欠薪带回家,没想到钱还没捂热就被人借走了,欠薪又变成了欠款。原因还是贪钱,对方开出了3分的高额利息。”在深圳从事建筑行业多年的佘眉初感叹。他经常参与处理农民工欠薪事件,农民工在经历了第一波纠纷后拿着薪水回家,又禁不住诱惑,以月息1分至3分(按月息1分5计算,是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的近52倍)借给他人,结果相当一部分借出款打了水漂,于是又摊上了第二波纠纷。 佘大姐就因为轻信上了骗子的当。2015年4月,一个姓李的双峰籍男子通过朋友找到她,声称自己开厂缺钱,愿意以3分的月息借钱15万元。一听利息这么高,佘大姐心动了,自己没这么多钱,还向别人借款凑齐了15万元借给他。对方为了让佘大姐相信自己会诚信还款,在借据上还写明愿意以厂房等家产做抵押。但佘大姐没有料到的是,催了几次对方老拖,最后竟联系不上,而且发现其提供的厂房、房产证都是假的。 在农村无规范、高诱惑的借贷纠纷中,并不仅仅是出借人遭殃,而且借款人及其家人都要受牵连。在湖南华容,苦于生意周转的陈某借了高利贷30万元,由于没有还款能力,陈某携家人躲到长沙,但高利贷公司今年4月还是找到了陈某,威逼再不还款就要抱走他1岁的小孩,最后家人无奈报警。 除了贷款纠纷,宅基地拆改新建、农村田地流转纠纷也比较普遍。佘眉初从2015年回到家乡,目睹了许多农村因为宅、地引起的扯皮甚至打架现象。去年,在该村立山组,一侄子认为婶娘砌屋时挡了他家的光线,于是侄子大打出手。 “这样的宅、地矛盾表面上看是利益之争,但实际上更多的是面子之争。”水东江镇党委副书记刘德才说。他分析,不少农民认为宅基地大些有面子,挖屋场不挡风水更好,于是一些农民利用邻居在外打工的空档,不通知邻居就强行占了地基,内心里认为占了就占了。而邻居闻讯赶回家里讨个说法,一怒之下,推掉对方的墙,否则认为抬不起头来。这样一来,就变成了面子之争。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而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具体体现在每一个村组、每一个个人身上。”刘德才认为,三四十年前,在绝大多数农村,农民之间财富相差无几,而通过几十年的变迁,如今由于地方发展速度不一、个人奋斗程度不一,从某种程度形成了某些个体口头不服气、内心不平衡,才会导致农村宅、地的新矛盾频发。 化解新纠纷出招:接地气、高质量、效果好的农村普法极为重要 “之所以农村三大新矛盾频发,除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这个‘硬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和维权手段跟不上。”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强认为,农村相对城市而言还处于法制薄弱地带,农业法制建设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匹配,农民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还处于低层次阶段。 因而,接地气、高质量、效果好的农村普法极为重要。在申文杰看来,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前提是提升农民的法律素养,提升农民法律素养必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让广大农民尊法学法懂法用法,但当前农村普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影响了农村普法工作的长效开展。 “不是农村普法不重要,实际上农村普法处于‘三要’尴尬的状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王文强认为,从“五五”普法以来,农民就一直被列为普法的重点人群,但在基层工作实践中,普法工作处于被“搁置”状态,临时突击、应付检查在一些农村地区成为常态。因而,传统普法“写个标语,拉条横幅,喊下喇叭”的形式宣传效果不佳,未能真正切合农民对法律的需求,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不强,处于任务“交法”而非因需“教法”的状态。 创新普法形式:专家讲一讲、农民问一问、大家议一议,农村普法课堂广受欢迎 如何创新农村普法形式,邵东县政法委一直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农村在司法部门的引导下进行基层自创、先行先试。水东江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相关涉农纠纷曾经较长一段时间居高不下。佘眉初从深圳返乡后,有了多年处理农民工纠纷经验的他决定创新普法形式,自掏腰包出资5万元经费,于今年2月初在村里创办农村普法课堂。 截至5月初,“敬爱村农村普法课堂”已经上了3堂课,主要围绕“新三大矛盾”开讲。今年4月,作为分管普法工作的副局长,申文杰主动前往讲课,主题直指如何依法处理农村借贷纠纷。记者全程旁听了申文杰的讲课三步曲:专家讲一讲、农民问一问、大家议一议。申文杰认为,首先就由讲课老师以案说法,讲一讲法理;然后,听课农民可以任意提问,问一问纠纷解决办法;再由乡村相关干部、讲课老师、村民代表围绕村民提出的焦点矛盾、难点纠纷甚至积案,大家来议一议,共商化解办法。 “23年前储金会揽储的1.6万元钱像块石头压在我身上,但今天我终于搞清楚了,虽然钱无法拿回来了,但心头的气顺了。”村民佘秋初说。1995年,当时湖南等地成立了“农村互助储金会”,佘秋初在邻近的衡阳县金兰镇存进了1.6万元,后来找不到揽储人,“农村互助储金会”也撤销了,佘秋初对此一直愁眉不展。 申文杰对佘秋初耐心解释。记者了解到,根据《湖南省农村“两会一部”(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互助储金会和供销股金服务部)遗留存款兑付工作方案》,邵东18个村开办了农村互助储金会,直到2006年未兑付的遗留存款达733.5万元。为了维护农村稳定和农民合法权益,邵东县委、县政府对县域内未兑付的遗留存款在前几年进行了处理。但佘秋初的事例是个案,属跨县域揽储,加上已过法律诉讼时效,无法处理了。 刚解答了佘秋初的问题后,下课后,佘大姐又追上来询问“15万元借款的事”。申文杰从借贷款合同的规范、厂房的抵押一一耐心解释。他认为,如法院判决,可以将恶意欠款人列入“黑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样,佘大姐应该能追回15万元钱。 为提高大家的学法积极性,佘眉初购买了1000多本法律类书籍供大家阅读。他还决定,每季度评选一次“优秀学员”,对学习成绩突出、学法用法的村民给予奖励。 通过“送书看法、讲课学法、实践守法”,敬爱村的农村纠纷案件减少了一半,佘眉初的做法也在全县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邵东县司法局准备以此为契机,整合办案一线的法制工作者,下到诸如普法课堂的农村一线去加强宣法普法,让“法治为本”理念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真正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