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记者走进双龙乡小坪村德心农业专业合作社,只见院坝外用彩钢棚搭的堆码区、原料区已经明确了区域,两间接种室里接种箱一字排开。 “合作社主要种植黑木耳,采取水稻木耳轮作的新型农业模式进行种植。目前前期厂房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再过10来天就要开始菌种制种。今年计划种30万袋黑木耳,种植面积40亩。”合作社负责人李伟说。 据双龙乡宣传统战委员吴家强介绍,双龙乡把小坪村打造成黑木耳基地,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统购、统销、统一管理的方式运作,全村127户建卡贫困户都属于合作社入股社员,这也是乡上正在探索的一条产业扶贫道路。 双龙乡水稻资源丰富,多年来致力于打造水稻品牌。随着在家人口的不断老年化,荒芜的田块开始增多,目前有200余亩荒田。根据乡情村情,结合当下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双龙乡将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将占地少、见效快的黑木耳种植纳入产业发展计划。记者发现,目前虽然基地还没有开始菌种制种,但合作社已经将制作菌袋所需要的杂木准备得差不多了,只等着订制的生产机器运到便可开工制种。 李伟介绍,黑木耳种植技术难度主要在菌棒的培养上,田间管理其实很简单,平时喷喷水就可以,不用施肥。目前推出了两种种植方式,一是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二是由合作社以先种后付款的方式将菌棒提供给农户,但必须实行集中地块种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市场销售,农户自行管理。 目前,127户入股贫困户中已经有陈明杨、蒋昌林、冉光军、冉双权等6户又选择了自行种植,既享受分红权益又大显身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菌棒每根成本大约为3元,每亩按照8000个菌袋计算,亩投资约2.4万元。127户贫困户一没技术,二没资金,三不懂市场行情,靠什么投入? 吴家勇介绍,重庆银行为这127户建卡贫困户提供每户2000元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年终分红,解决了贫困户资金难问题。 “按照当前的黑木耳市场销售价格来看,1个菌袋的产值最低为6元,算下来1亩可以赚2万多元呢。合作社一定能带给贫困户更多的效益。”李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