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as  莲花寺

三年内我国鲫鱼养殖将实现品种全面更新

2018-06-09 11:2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科院利用分子模块技术设计培育出高产新品种

  三年内我国鲫鱼养殖将实现品种全面更新

  6月8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公布,继“中科3号”之后,中科院院士、该所研究员桂建芳科研团队利用分子模块技术设计培育出高产可持续的异育银鲫新品种“中科5号”,国审“中科5号具有生长速度、成活率高20%,抗病性强、鱼刺少,增产效果明显、养殖成本低的优异特点,是非常适宜全国范围推广养殖的新品种,日前农业农村部已经公告,未来3年将覆盖全国,实现鲫鱼养殖品种全面更新换代。

图为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 孙自法 摄

  鲫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因其适应性强,肉质细嫩鲜美等特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利用其它鱼类的异源精子刺激银鲫卵子雌核生殖以及银鲫独特的多重生殖方式,连续培育出异育银鲫、高体型异育银鲫和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优良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带动了鲫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鲫鱼产量从1983年的4.8万吨增至2016年的300万吨。桂建芳院士团队于2008年培育成功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目前鲫鱼养殖中的最主要品种,占鲫鱼主养区的70%左右。

  桂建芳院士坦言,因其良好的市场接受度和高效益,致使养殖密度越来越高,鱼与环境容量失衡,在一些养殖区爆发出血病、孢子虫病、大红鳃。而随着饲料配方中动物蛋白源鱼粉价格攀升,鲫鱼饲料每吨价格上涨近千元,养殖成本不断增加。为此从2010年开始,在中科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桂建芳团队利用分子模块筛选鉴定繁育亲本,整整又一个10年,最终培育出异育银鲫“中科5号”,开创单性生殖与分子模块相结合的设计育种新模式,对水产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图为刚出膜的“中科五号”幼鱼 刘宇飞 摄

   桂建芳院士兴奋地告诉记者,相比“中科3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首先,它能够在低蛋白的饵料系数下,即投喂低蛋白(27%)低鱼粉(5%)含量饲料时一龄鱼的生长速度平均比“中科3号”提高18%;第二个优势是抗病能力较强,感染鲫疱疹病毒时存活率平均提高12%;养殖过程中对体表粘孢子虫病有一定的抗性,成活率平均提高20%。此外,“中科5号”6月龄和18月龄时肌间骨(俗称鱼刺)总数分别减少9.47%和4.45%,更利于食用。

图为“中科五号”鱼苗 刘宇飞 摄

  2014-2017年,异育银鲫“中科5号”在湖北黄石、江苏南京等地开展生产性对比实验和中间试验。4年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较本地的异育银鲫品种还是异育银鲫“中科3号”,中科5号生长均快20%以上,成活率高20%以上,增产效果明显。另外中科5号,还提升了浮游层,呈现出易垂钓的特点,养殖“中科5号”无疑会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同时减缓对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压力,是非常适宜全国范围内推广养殖的新品种。

  目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已与广东海大集团、黄石市富尔水产苗种公司等开展合作,大规模生产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苗,未来三年新品种将覆盖全国主养区。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叶冬梅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