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 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启动实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汇报白洋淀项目情况。本网记者 戴军 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利锋(前左)与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公共服务局局长傅首清(前右)签署了《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合作备忘录》。本网记者 戴军 摄
在启动仪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在项目实施地进行了增殖放流,向自然水域投放了花白鲢鱼苗2万余尾。本网记者 戴军 摄
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张合成在启动仪式上讲话。本网记者 戴军 摄
启动仪式现场。本网记者 戴军 摄 2018年6月12日,“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在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实施。 据了解,“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由农业农村部设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实施,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大学等单位参与课题研究,将在对白洋淀及上游水系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水生生物生态屏障构建、栖息生境营造、区域分级养护”三大技术,在白洋淀进行恢复水生生物资源种群结构、修复水域生态系统示范。启动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共同签署了《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合作备忘录》,建立了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双方合作长效机制。与会领导和嘉宾在项目实施地进行了增殖放流,向自然水域投放了花白鲢鱼苗2万余尾。 据介绍,白洋淀全域位于雄安新区境内,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有“华北之肾”的美誉。但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白洋淀长期面临着水源不足、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量和多样性衰减等问题。雄安新区设立一年多来,围绕“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目标,加快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制定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三年工作整体方案,启动了白洋淀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和河内沉淀垃圾,推动淀区内乡村生活垃圾、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完善补水机制,白洋淀生态环境整体稳步改善。水域生态修复工作是白洋淀流域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启动会召开标志着国内一流的水生生物资源专家正式加入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工作队伍,将为保护修复白洋淀、建设绿色低碳新区增添新生力量。 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张合成在讲话中指出,设立雄安新区是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战略意义重大,为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打造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农业农村部专门研究设立了“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支持雄安新区开展白洋淀生物资源和生态养护修复工作,体现了农业农村部及有关司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对雄安新区建设的高度重视。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作出批复,提出了雄安新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布局规划。《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科技创新建设等很多方面内容都和农业农村部的工作有密切关系。农业农村部有责任有义务按照中央要求,做好为雄安新区建设的支撑和服务工作,也有条件有能力统筹组织并发挥好部里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雄安新区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张合成强调,抓好项目落实,尽快再现白洋淀“苇绿荷红、水清鱼肥”的美好生境。一要真抓实干。水科院要举全院之力,充分发挥技术专长,联合国内相关技术优势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好项目,真抓实干,确保项目取得实效。二要全面支持。农业农村部内有关司局要加大项目支持力度,要尽可能给予资金倾斜支持;河北省有关方面要配合实施好项目,给科研工作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研条件。特别希望雄安新区对水科院建设白洋淀水生生态研究中心的提议给予大力支持,为白洋淀水生生态保护提供持续、稳定的科技服务。三要加强配合。推进项目实施和协议落地,水科院、河北省农业厅、雄安新区等方面,要建立工作机制,强化沟通协调与工作配合,每年要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会议期间,河北省农业厅、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及安新县有关负责同志和课题承担单位的专家,围绕白洋淀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作者:戴军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