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北碚区澄江镇国家柑橘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智能喷灌系统正在运行。首席记者 龙帆 实习生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8月18日,高速集团洒水车正在为巴南区接龙镇村民灌溉庄稼,在阳光照射下呈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9月1日,南川区南城街道万隆村十三社蔬菜基地,村民正在浇水。见习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农业,无疑是对气温最敏感的行业之一,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这个夏天重庆的晴热高温极端天气,着实让农业遭受了一次大“烤”。 根据农情调查,高温带来的旱情对水稻、大豆、玉米、甘薯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高温,我市积极应对,农业农村、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紧密配合、高效协同,建立监测预警、技术指导、应急处置、用水调度一体化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农业生产。 农业稳,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稳定剂,也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的基础。眼下,高温天气基本结束,但全市旱情尚未解除。大“烤”之下,我市农业需要补上哪些“课程”?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赴多个区县进行了调查。 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应更加“合拍” 拧开水阀,汩汩的清水从软管中流出,龙在兵拿起水管把地浇湿。另一块已经浇好的田里,一行行绿油油的莲白整齐排列在田间,圆滚滚的样子煞是喜人。 水是生产之要,家住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的龙在兵对此有深切认识。荣昌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551立方米,仅占全国、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的25%、29%,属于重度缺水地区。 荣昌的水缺到了什么地步,记者在双流村三社旁看到了一条宽不过五六米,深不过一人高的小河,原本以为只是一条小溪流,但当地人却说,“这是大清流河,是区内第二大河。” 放在以前,遇上高温干旱,龙在兵只有自认倒霉。两年前,黄桷滩水库建成后,管渠铺到了地里,他几乎再没有为水发过愁。 灌区是指有可靠水源和引、输、配水渠道系统和相应排水沟道的灌溉区域。一般而言,有水库的地方建设灌区后,周边的农民不会缺灌溉用水。 但也有例外。 9月1日,南川区南城街道万隆村十三社,业主文泽中正招呼工人往菜地里喷洒杀草剂。 “菜还在,为什么喷杀草剂?”记者有些不解。 “都晒死、干死了,只能当杂草处理,好种下一批菜。”文泽中头也没抬。他承包的100多亩地,受灾面积有三四十亩,大都距离水源较远。 这里虽然属于龙凤灌区,但因为渠系配套不完善,所以有效覆盖面积不够。文泽中的主要水源,除了靠下雨之外,就是靠附近的一个鱼塘。“后来天气太热,鱼塘也不准全天抽,只保住了相对近一点的地。”他告诉记者。 这折射出我市灌区建设的不足。市水利局资料显示,目前我市中型灌区有153个,能覆盖500多万亩耕地,但其中有效覆盖面积仅有300多万亩,这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渠系配套不完善。 市水利局农村水利水电处副处长杨晓霞介绍,目前我市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资金相对紧缺,每年大概只有一个亿,这对于动辄需要数千万元的中型灌区渠系配套建设来说,实在是“不够看”,因此,每年只能管几个项目,谁先急需就谁先用。 另一个问题是,灌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吻合度不够,这也是杨晓霞与市农业农村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共同向记者表达的观点。建设灌区本来就是为了保障水源,服务农业,促进丰产丰收,而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具有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等特点,与灌区建设紧密结合后更能发挥出优势。但由于两者分属不同部门,所以目前的“合拍度”仍有欠缺。 农业应急管理机制应更加健全 极端高温是天灾,旱情发生后如何应对,则事在人为。 “最热那几天,许老师天天往我们这里跑,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9月2日,梁平区金带街道石燕村,重庆奇爽果园内,操着一口闽南口音的爱心农业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徐永彬告诉记者。 奇爽果园占地1100亩,是梁平柚最大的业主。徐永彬今年才从四川泸州调过来,一来就充分感受到了山城的“热情”——40多摄氏度的高温暴晒下,果园内的日灼果越来越多,让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徐永彬口中的“许老师”,名叫许红卫,来自梁平区农产品品牌发展中心经作站。为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梁平组建了3个抗旱减灾工作组,许红卫是其中一员,主要负责果树的抗旱。 许红卫回忆起一个月前刚进果园的情况——叶片都卷起来了,到处都是被烈日暴晒而产生的日灼果,柚子向阳的那一面因脱水变成了黄色,上面还有被太阳灼伤的褐色斑点。 他立即提出两个建议,一是让徐永彬到附近收集秸秆,打碎后铺到果树根部,减少水分蒸发,秸秆腐烂后还可以还田增肥;二是联系街道为果园送水。 “10吨的送水车,我们每天要拉10车,每天从凌晨两点洒到早上才收工。”徐永彬说,经过努力,被完全晒死的树并不多。 应对突发灾害,应立即启动应急管理机制,但这个机制目前在一些地方还不够健全。 比如同样是种柚子,在以散户种植为主的另一个镇街,当地村民就表示:“把我们集中起来开了个会,交代了一下抗旱要领,后面就靠我们自己努力了。” 村民的话是客观事实,但梁平柚种植面积15万亩,种植农户近6万户、20万人,“许红卫”们就算是一刻不停地工作,也无法兼顾到所有人。 另一方面,技术指导要发挥最大功效,也需要各方配合。南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宋敏是该区6个抗旱救灾指导组的一员,负责了解灾情、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全面技术指导,“我们主要是起一个宣传和引导的作用,农户听不听,听多少是另一回事。”他说,自己在合溪镇走访时,就有一个农户一个劲儿地想要建一个蓄水池,“这完全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疫情防控……眼下农业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多,更需要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这个机制需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比如气象部门需要加强精准预测、农业部门需加强技术指导、科研部门需加快培育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的突破性作物新品种、水利部门需对水利设施建管并重,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才能更加有效化解危机、渡过难关。 农业保险覆盖面应更加宽广 一次旱情,让不少人体会到了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这个东西,平时不显山露水的,关键时刻还是管用。”荣昌区清流镇马草村柑橘种植大户秦兆宏竖起了大拇指。 秦兆宏经营果园多年,面积达到2000多亩。今年按照惯例,他又为果树上了保险,每亩20元,个人出6元,政府补贴14元,最高可以赔1000元。 40多摄氏度的高温,秦兆宏的果园里产生了不少日灼果,受灾面积有数百亩。8月9日,秦兆宏给保险公司业务员打了求助电话,“第二天他就来现场进行了勘察,回去后很快就给出了理赔方案。” 没过几天,秦兆宏的银行卡就到账了第一笔赔付,共计2万多元。除了传统的柑橘保险之外,今年秦兆宏还参加了荣昌新试点的价格保险:“政府补贴105元,自己只需出45元,再约定一个价格,每亩保额为3000元,如果受市场波动影响没达到这个价格,就会有理赔。” 农业保险能撑起抵御灾害的“保护伞”,南川区蔬菜种植大户文泽中感同身受,今年他购买了政府试点的一种蔬菜保险,其保费为350元,其中自筹30%、105元,政府补贴剩余的70%,保额则可达到每年每亩5000元。文泽中的蔬菜受损面积有30多亩,这份保险让他弥补了部分损失。 新近发布的《重庆市农业保险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在增品扩面政策的推动下,重庆农业保险覆盖率已从2019年的31%提升至2021年的45%。其中,财政补贴金额从6.9亿元增加到7.3亿元,补贴比例整体维持在70%以上,农户自缴保费维持在20%-30%之间,财政补贴大幅降低了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门槛。 但薄弱环节依然存在,记者调研中发现农业保险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参保的大多为业主或大户,普通农户的知晓度或积极性不高。南川区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为38万亩,但购买了保险的仅有17.5万亩,不足一半,许多散户没有参保。 二是特色险种的开发进度偏慢。梁平区星桥镇星桥社区业主刘道荣是全国劳模,种植了500亩水稻、200亩蔬菜、80亩水果,养殖了3万只鸭子,但参保的仅有部分水稻。秦兆宏参加的价格保险,今年荣昌全区只试点了几千亩。而文泽中享受的蔬菜保险,南川今年也仅有2700亩的指标。 种种现象指向明确:为农业生产系上“保险绳”,还需发力加码。 记者手记>>> 应对突发灾害 农业需要更多“未雨绸缪” 这次采访过程中,除了听到许多关于干旱的内容外,“旱涝急转”同样是受访对象口中的高频词。旱、涝,再加上可能伴随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都是农业必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应对突发灾害,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必须更加注重“未雨绸缪”。 首先,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经过多年整治,目前各条河道的景观和休闲功能比较健全,但河道两岸提灌设施较少,其中一些抽水泵,还是业主或村民自费购买的,只能满足部分人之需,一旦旱情发生,更多的农户只有望旱兴叹。因此,应将农田灌溉设施纳入水利设施建设规划,更好发挥水利服务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作用。 其次,要加大农业减灾技术研究推广,提高科技防灾的效率。农业虽然是个看天吃饭的产业,但科学的防灾减灾手段能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在调研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有两个方面是可以复制推广的:一是选择耐高温的品种,以种节水。譬如说,在垫江县推广种植的“神农5优28”品种,在高温下表现良好,结实率保持在85%左右,专家测产实收亩产达632.5公斤。二是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全国劳模姜国强的南川区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正是采用了这一技术,实测用水节约34%,用肥节约37%,在高温天气下实现了节本增效。 最后,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虽然今年高温干旱对我市农作物造成了较大损失,但排灌条件较好的高标准农田的水稻等作物基本不受影响,且部分水稻还实现了增产,以梁平区安胜镇龙印村为例,尽管此前持续高温,但水稻亩产反而增加了1-2%,凸显出高标准农田对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能力的巨大作用。因此,应继续加大投入,建成更多旱涝保收的“千年良田”,提高粮食生产保供能力。来源:重庆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