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展好产业 过上好日子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本报记者近日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主题采访团深入凉山州布拖县、喜德县、美姑县、金阳县、普格县、昭觉县、越西县等未摘帽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扶贫难度大的贫困村采访,用镜头展现深度贫困地区干部群众采取的举措、取得的成效,以及满满的幸福感。 8月的大凉山,正午过后的阳光依然刺眼。微风吹过,布拖县木尔乡600亩茭白秆变成一片绿色波浪。目前,木尔乡5个贫困村都有了各自的特色产业,并已全部脱贫。 8月28日,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鲜红圆润的越西苹果经过自动化生产线清洗、干燥、分拣、包装后进入不同等级的包装箱。它们将跨越上千公里,被送到粤港澳大湾区。如今,越西优质苹果已经成为当地农户脱贫增收的“金果果”。 100多公里外的金阳县尼波洛村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管理中药材重楼,确保今年丰收增收。“重楼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最适宜种植在海拔1600米到3100米的地区。我们村不仅海拔适宜,而且整村依山而建,在山坡上种植重楼,还利于排水。”金阳县丝窝乡尼波洛村驻村第一书记邬磊告诉记者,和村里曾经种植的土豆、玉米相比,重楼的亩产值可以增加200多倍。 土豆、玉米、苦荞曾是凉山种植业的“老三样”,这些作物收益低,农民难以脱贫。近年来,凉山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如今的凉山,茭白、蓝莓、草莓、葡萄、错季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相继在深沟峡谷、平坝半山大面积推广,还形成了以核桃为主的生态林业和以“果薯蔬草药”为主的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告别了广种薄收的历史。 “你看,这是现在快递车的轨迹。我们快递下乡只需要2天,而以前要花5天才能到村上。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喜德县的农产品运输再也不卡脖子了……”8月30日,喜德县物流中心仓储员正在电脑上的平台上查看物流运输车的轨迹。越来越多村上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四川扶贫”产品正通过畅通的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记者 尹钢 华小峰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