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总结暨表彰电视电话会议2日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表示,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安排进度、健全配套政策,指导各地在前期村组、乡镇和整县试点基础上,从2014年开始整省试点并逐步全面推开,历时5年在全国2838个县(市、区)、3.4万个乡镇、55万多个行政村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9年组织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成果,将15亿亩承包地确权给2亿农户,并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首批整省推进试点单位,山东省先行先试,利用3年时间率先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山东省有关负责人介绍,以确权数据为基础,全省完成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5600万亩任务。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促进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到2019年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42.3%,比2012年提高29.7个百分点;全省家庭农场达7.88万家,农民合作社达21.46万家。 黑龙江省强化确权登记成果应用,增强发展活力。黑龙江省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土地确权登记,全省完善家庭承包合同426万余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550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7600多件。建成省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73个县、区全部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累计交易额2.6亿元。依托确权数据,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农民提供低成本、便捷化的信用贷款,已累计发放贷款近200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超过1.3亿亩,占耕地面积54%。 为健全技术标准,农业农村部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权属调查、审核公示、完善合同、颁发证书等“九步工作法”,统一工作规程。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开展调查方法试验,制定调查规程,既保证确权精准又有效降低成本。先后制定1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和10个规范性文件,组织各地培训技术骨干数百万人次。强化质检验收,制定成果检查验收办法,指导各地分期分批开展县市验收,严格把好确权质量关。 为推动成果应用,农业农村部印发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完成2838个县级成果汇交、质检,明确各级土地承包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思路和具体要求。目前,全国信息应用平台已初步建成并实现数据汇总、业务管理、成果应用、信息共享等功能。农业农村部还指导各地利用信息平台,方便农民和新型主体查询,精准发放财政补贴,并配合人民银行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悉,下一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推动解决遗留问题,拓展确权成果应用,进一步做好承包地管理各项工作;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指导试点地区探索具体办法,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抓紧制定配套政策,为全面开展延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记者 乔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