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今年的蚊子是不是少了啊……”7月25日,网友发布的微博话题“今年的蚊子好像少了”意外登上热搜榜第一位,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同感,很多人发现之前准备的花露水和电蚊香都落灰了。 蚊子真的变少了吗?7月26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昆虫学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原来,当水温超过35℃,蚊子卵、幼虫、蛹在水里就会停止发育,甚至大量死亡。不仅仅是蚊子,蜻蜓、竹节虫、螳螂、蝴蝶等昆虫都会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 热搜第一:今年的蚊子好像少了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今年的蚊子有点少了?”25日,网友简单的一问,引发了许多人的兴趣,答者如云,相关话题“今年的蚊子好像少了”则冲上微博热搜。截至发稿前,话题阅读次数达到3.7亿次,讨论次数3.3万次。 网友@你我都在对的时间点:适者生存,明年不会是耐高温的蚊子吧。网友@开心笑笑乐:今年蚊子真的少了,我们的电蚊香都没派上用场,也没被蚊子咬过。网友@炒米冷清清:要不先别开空调了,先把蚊子热死? 对此,不少市民也反映,最近蚊子确实少见了。有人猜测,是不是蚊子受不了高热环境,今年都迁徙到凉快的地方去了,或者因为无法耐高温停止发育了? 昆虫学家:许多昆虫都受到高温影响 对此,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告诉记者,有研究发现,最适合蚊子生存的温度在22℃~32℃之间。当水温在25℃左右时,蚊子繁殖发育最快。当水温超过35℃,蚊子卵、幼虫、蛹在水里就会停止发育,甚至大量死亡。特别是持续高温天、户外水塘、积洼的水不断被蒸发,暴晒后水温很高,蚊子根本无法产卵。 赵力说,不仅仅是蚊子,蜻蜓、竹节虫、螳螂、萤火虫等许多昆虫都会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比如蜻蜓,“青城山有的地方的蜻蜓幼虫因为高温发育停滞了”。6月初,赵力在青城山一处水洼里见到很多角斑黑额蜓幼虫,这个种类在青城山和龙门山的低海拔沟渠很常见。当时,它们陆续羽化,但是在6月底、7月初的高温天气阶段,幼虫的发育似乎停止了,没有继续羽化。 在前段时间的高温天气中,赵力饲养的竹节虫也因为高温停止蜕皮,“中国巨竹节虫在日最高气温达到34度以上之后,就会停止发育和蜕皮。”此外,还有螳螂、蝴蝶等昆虫,甚至连8月底、9月初才出现的樱花水母,今年7月就被发现了,提前了整整一个月。 气候变暖 对昆虫弊大于利 但是,蝉却是独特的例外。“有没有发现今年的蝉鸣更响亮了?”赵力告诉记者,在高温天气里,蝉从地下钻出来的数量反而增多。这是因为地下的气温变化比较慢,蝉幼虫要达到一定平均温度以后才从地下钻出来,而高温天气能提前催化蝉的幼虫集中到达地面。就成都来说,今年很多蝉的爆发时间明显比前几年提前了半个月左右。 这可以理解为,往年要到很热的时候,蝉才会从地下钻出来,因为今年热得早,它们提前破土,而且如果后续温度合适,还有更多的蝉出现。另外,青城山萤火虫的出现也提前了十来天。 总的来说,全球气候变暖对整个生态影响是很明显的,“我前段时间去折多山和贡嘎山考察高山蝴蝶,发现一些种类的高山蝴蝶,由于气温变化,数量大幅度减少了。”赵力说。 气候变暖,对生物来说是弊大于利的。赵力认为,虽然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的能力,一般来说可以自动修复,但高温确实打破了很多生物原来的发育节律,极端温度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肯定的。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新闻链接 江苏 今年3至6月 蚊虫密度 整体上比前几年低 根据蚊虫监测显示,今年3至6月份,江苏蚊虫密度整体上比前几年低。 南京市民王女士说,往年6月底、7月初的时候,蚊子特别多,“但是今年入夏后,很奇怪,竟然没有感觉到蚊子的存在。”家住徐州的杨女士,近来也发现,蚊子变少了。“我家住在低楼层,每年夏天,都要在家门口点蚊香,不然蚊子总往家里钻。今年买的蚊香却没怎么用。” “根据全省蚊虫的监测结果,今年3至6月份蚊虫密度整体上比前几年低。这主要是因为蚊虫的孳生离不开水体,但近几个月雨水比往年偏少,气温也比较高,这些都是蚊虫孳生繁殖的不利因素。”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所长褚宏亮介绍,“温度对蚊虫活动的影响比较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蚊虫的活跃度。” “气温和雨水是影响蚊虫数量和活跃度的重要因素。如果降水仍然偏少,蚊虫的整体数量就会偏少。即使气温下降到舒适的范围内,蚊虫的活跃度增加了,感觉上可能蚊虫增多了,但实际上蚊虫的整体数量并没有增加。”褚宏亮说。 值得注意的是,高温时蚊子并没有被热死,而是躲进了草丛、树荫、楼梯道等凉快的地方“避暑”去了。所以,蚊子被热死的说法并不准确。只是高温导致了一些路面的积水变少了,蚊子缺少了产卵的优渥环境。 蚊子是一种危险的动物,号称动物界第一大杀手,可传播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虽然近期因高温少雨,蚊子的活跃度降低了,但也要警惕环境“舒适”后,蚊子“卷土重来”。 一般蚊子的孳生离不开水体,没有水,蚊虫就无法孳生,所以寻找并清理蚊虫的孳生水体是控制蚊虫的治本措施。“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对付蚊虫的各种新方法,有辐射致蚊虫不育、利用沃尔巴克氏体控制伊蚊数量并减少登革热传播,一些新的诱杀方法正在研发过程中。”褚宏亮说。 (据新华网) 杭州 监测数据显示: 7月份蚊子 同比减少30%-40% 7月25日,记者从杭州市疾控中心获悉,从监测数据来看,7月杭州的蚊虫数量比去年同期少了30%-40%。 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金彬彬医师介绍,每年4月到11月,杭州市疾控中心每个月都会监测蚊虫密度。从监测数据看,今年7月的蚊密度低于6月。 以诱蚊灯法监测为例,这个月的监测密度大概是3.82只/(灯·夜),上个月的密度大概是4.72只/(灯·夜),这个月的蚊密度比上个月下降了30%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蚊密度也大概下降了30%-40%。 蚊子跟人一样怕热也怕冷,超过35℃活动能力就大大减弱,到了40℃基本就活不了。 此外,湿度对蚊子的存活影响也很大,一般合适的湿度(相对湿度)是60%-80%,湿度低于40%蚊子活力就很差了。 金彬彬说,我们都知道蚊子的生活周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前三个时期都是在积水里面,室外气温高导致地面小积水温度高,水分蒸发快,蚊虫无法完成一个生长周期(从卵到成蚊大约1-2周)。 7月的杭州室外温度基本都在35℃以上,地面温度更高。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蚊虫的活力确实会大大降低,那么活力一降低,它寻找宿主吸血的欲望也降低了。 金彬彬说,受高温影响,有一部分蚊虫可能是因为气温高,死掉了;还有一部分蚊虫因为活力降低,找到一些阴凉的地方栖息起来,等到气候适宜的时候,又出来寻找宿主叮咬、繁殖,完成它的生命周期。 有人会问,空调房里比较凉快,温度适宜,适合蚊子繁殖生长吗? 金彬彬医师说,空调房里温度虽然适合蚊虫生长繁殖,但是空调房里往往比较干燥,房间的湿度不利于蚊虫生长繁殖和长期存活。 (据澎湃新闻) 新闻分析 高温不止一时 气候警示“一世” 近来全球多地又见极端热浪,一些地方高温打破历史纪录,民众健康、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受到威胁。究其原因,在短期的直接气象因素之外,专家普遍认为长期的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更频繁出现。科学界近年热议反映人类活动影响的新纪元“人类世”,可以说气候变化给这“一世”敲响重要警钟。 这些年几乎每个夏天都有热浪消息,今年欧洲7月的高温格外突出。英国气象局7月中旬发布有史以来第一个异常高温红色预警,伦敦希斯罗机场19日气温达到破纪录的40.2摄氏度。法国气象部门说,该国18日有64个城市打破了当地最高气温纪录。 “热会致病,热应激和高浓度地面臭氧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德国医生协会主席克劳斯·赖因哈特谈到欧洲这一波热浪的影响时说。法国卫生部门说,热浪期间民众因体温过高、脱水等原因就诊次数明显增多。在美洲,美国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中心7月19日说,全国各地有超过1亿人口处于各类高温警告地带。 对于这一波热浪的原因,气象观测可以提供直接、短期的解释。比如法国气象部门表示,最初位于亚速尔群岛和欧洲大陆之间的低压系统向比斯开湾运动,通过吸收伊比利亚半岛上空已经存在了一周的炎热空气而成为强热的来源。韩国气象厅分析,从6月下旬开始,北太平洋高压扩散至济州道南部附近,高温多湿的西南风沿着北太平洋高压边缘强烈流入,使得气温高于往年。 多国专家普遍认为,人类活动导致的长期气候变化是深层原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环境健康科学系教授朱怡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气候变化会导致越来越多极端天气发生。 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巨大影响,在许多科学家看来,已经让地球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人类世”。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下属的“人类世工作组”指出,这个概念强调了“工业化以来显著加剧的人类影响”,相关现象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 尽管关于“人类世”的具体起点、内涵外延等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毫无疑问,人类燃烧大量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其重要特征。 历次联合国气候大会传递的信息表明,如果不加强减排等行动,在“人类世”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次又一次像前面那样或更加恶劣的气候灾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4月通过第六次综合报告中第三工作组报告时说,世界处于一个“机不可失”的十字路口,如果采取行动,仍有可能到2030年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0年至少降低一半,并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将全球升温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力争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正如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日前谈到7月热浪时所说:“我希望这是能唤醒各个政府的警钟。”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