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总工会打造的“溪”友驿站(组图)。底伊乐摄 “劳动者港湾”“职工驿站”“暖心小屋”……无论哪种叫法,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四川省近年来着力推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今年更是将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纳入“全省30件民生实事”,计划投入资金1500万元,新建3000个站点,到年底累计建成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7000个。 为何要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它能提供哪些服务?如何运转?如何发展?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为何建设? 四川省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370万人,大部分为户外工作 3月18日15时许,记者走进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总工会打造的“溪”友驿站,只见沙发、饮水机、微波炉等一应俱全,还有一台VR设备。外卖送餐员徐英杰说,如果送单顺路、时间又合适,他很喜欢来这里放松一下。 2013年,成都市总工会联合全市200多家银行、学校、餐厅等,推出“15分钟之家”计划,向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服务。同年,达州市打造一批“环卫工人休息站”。自2014年起,省总工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 “最开始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环卫工人。”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不仅变了模样,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 统计显示,四川现有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370万人,其中大部分人的工作场景在户外。该负责人表示,在全省广泛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正是为了帮助户外劳动者解决“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 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站点达3521个,与2021年相比增长126%,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281.92万人次。 如何建设? 有的由各级工会自建,有的利用社会资源共建 如何才能找到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省总工会官方网络平台“川工之家”。通过GPS定位,很快就能找到距离最近的站点,查询到联系电话、服务时间等。 记者来到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工人文化宫里的“小蜜蜂驿站”。这是眉山市总工会自建的一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里面有茶吧机、微波炉、冰箱、医药应急箱、工具箱、书籍等,可满足户外劳动者日常休息、饮水、热饭、如厕、临时用药等需求。 成都高新区复城国际楼宇商圈附近的职工之家是复城国际餐饮行业联合工会和快递网约送餐业联合工会共建的点位。记者来到这里时,看到快递小哥们来来往往,接水、热饭。免费充电设备的人气最高,几乎没有空闲。 除了工会自建,还有站点利用社会资源共建。 3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枫树街2号的卓锦城社区职工驿站,这里同时也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的资源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的情况非常普遍。 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永兴巷8号的职工驿站则由锦江区总工会与成都宏远运通实业有限公司共建,后者是一家出租车运营公司。“公司有接近500名司机,也是服务的对象。”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平介绍,站点内的设备都由锦江区总工会提供,公司负责日常运营和维护。 路向何方? 差异化精准服务提升使用率,培育品牌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记者调查时发现,已建成的部分站点存在引导标识不明确、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时间不匹配、站点位置较隐蔽不易寻找、站点使用率知晓度较低等问题。 比如,在眉山市东坡区工人文化宫里的“小蜜蜂驿站”,记者在这里逗留了近1个小时,并没有看到有人前来。驿站负责人解释,驿站的使用率高峰平峰差异很大,一般中午和下午饭点时间人会多一些。“我们平时也会主动开展‘送温暖’活动,让更多的户外劳动者知道这个站点。”该负责人说。 相关部门正设法提高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知晓度和使用率。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的“小牛哥·刹一脚”爱心智慧驿站,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在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总工会设立的“溪”友驿站,记者看到一张密密麻麻的活动计划表:“秀我风采,健康生活”五一趣味运动会……几乎每个月都有特色活动。 今年2月,《四川省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方案》印发。《方案》提出按照“六有”标准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即有统一的标识名称、有合理的站点布局、有健全的服务设施、有完善的服务功能、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地图查询功能。 对于站点建设,相关专家认为,户外劳动者共性的根本诉求在于获得“合理的劳动保障”,而因其所属行业的不同,其个性化的需求也有不同。如何解决劳动者的这些问题,是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中需要加以考量的课题。 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颜旭认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不仅要在普惠化、差异化、精准化的服务上下功夫,更要逐步培养树立一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的品牌,“只有品牌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价值,让更多人关注关心户外劳动者。”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