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社区万能章”,需要行政服务部门抛弃部门本位主义,将服务重心向基层倾斜,满足基层所需。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意见,部署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明确了《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第一批)》,亲属关系证明、居民身份信息证明、居民养犬证明、健在证明等20项证明社区不再开具。意见旨在从根本上改变“社区万能章”、“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等现象。 长期以来,“社区万能章”的存在,成为基层运转的一大梗阻。一方面,繁复的证明开具手续给民众办事增添了许多麻烦,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社区、村委会承担起大量与自身角色和法律相冲突的证明工作,也增加了基层组织的运转负担。在此背景下,社区证明大瘦身,既能解民众奔波之苦,也可为基层社区减负。 而接下来如何落实清理“社区万能章”,除了对文件精神的落实,也需要相关行政部门转变服务理念。以往,民众到上级部门办事,相关部门往往要求民众需先到基层社区开具证明,才肯提供相关服务,这其实是只考虑自己便利而无视给民众添麻烦、给基层部门增负担的表现,最终的结果是,自己轻松了,民众与基层部门却有苦难言。 现在清除“社区万能章”,就要求行政服务部门抛弃部门本位主义,将服务重心向基层倾斜,基层需要什么,上级行政部门就应该尽力提供什么。 行政部门提供服务,本就该以基层为导向,抛弃部门本位。现在,随着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基层事务繁杂多变,如果民众需要什么服务,事事都要按上级部门要求来回跑腿,显然不利于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效率的提高,更无益于民众获取便利服务。 实际上,北京近几年力推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正是行政服务理念改变的一个典型样本。在这项改革中,基层乡镇或街道遇到急难问题时,街巷长或基层政府第一时间“吹哨”召集,相关部门前来“报到”一起解决问题。这种行政模式的本质是以问题为导向,变被动为主动,打通行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行政理念上讲,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社区万能章”,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一样,都是强调基层服务的主体性,两者殊途同归。 本质上,清除“社区万能章”,就是要求公共服务能够从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上,给予民众更多善意与尊重,提升民众获得感。 需要强调的是,让“群众少跑腿”的前提是“信息多跑路”。大幅削减社区证明,意味着政府服务部门之间更要加强信息共享,避免出现管理和服务“真空”,防止出现工作断链,对民众权益的保障只能多不能少。 对此,意见特别提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部署,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核查,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查询核查业务,打通信息孤岛。所以,在社区证明大“瘦身”之后,不同服务部门之间尽快实现信息共享,是当务之急。 总之,改进和规范社区的开具证明工作,既是给基层减负,更是厘清了行政服务以民为本的基本逻辑,最终指向的是更高质量的便民服务——该办的证明就该一次办理,不该办的证明就要坚决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