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讯)草长莺飞三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诗云:“高柳岂堪供过客,好花留待踏青人”。在这个繁华烂漫的早春时节,素以“人文、生态、多彩”之称的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正值处处充满活力、蓄势待发、燕携春泥、姹紫嫣红。这里不仅空气清新、沟壑纵横、粮丰叶茂、水资源丰富,而且人文底蕴深厚、花儿娇艳、风光妖娆,有山有水有竹有文化。
大明镇的由来与明王朝有关,“大明”两字寓意为“日月同辉、大放光明”之意。相传明崇祯皇帝四皇子由北京潜逃于此,厉兵秣马,养精蓄锐,立志复明。他以传教为名,多次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几经与清军交战后自觉力不从心,不愿生灵涂炭,遂与之求和,清政府便将此地划归皇四子所有,可以着明服、行明礼,但就是不能称帝,这就是大明镇的由来,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国中国”、“一国两制”。至今大明镇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天也奇,地也奇,大清地盘竖起大明旗。说也怪,唱也怪,得了大明宫,尸棺悬空中”。 这里有秦岭最美峪道—桥峪。千载云寂,万古山水流亿年。桥峪峪宽、水丰、树密,天、水、石相互映照,桥峪的山高大挺拔,气势磅礴,抬头仰望连绵起伏、峰峦叠嶂,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千峰万仞,危峰兀立;桥峪的水清澈透亮,溪水自大山深处缓涌而出,缓处舒展,水草茂盛,透明见底,陡处急促,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桥峪里面的植被十分密厚,整个峪道恰似绿色绸缎铺就,各种灌木、乔木、蕨类等植物生长茂盛,郁郁葱葱。“桥峪”这个名字据说与闯王李自成有关,相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兵败长安,撤退到这个峪口时,因峪水挡道,先锋部队便在此峪道搭起无以数计的桥,使起义军成功撤退,桥峪便由此得名。桥峪山清水秀石怪树老神怡,有“七十里桥峪,八十个潭,九十弯弯赛江南”的美誉,峪内有桥峪水库、龙江、巨石阵、黑风林、二龙潭、回音壁、草链岭、高原杜鹃、高原草甸、古栈道遗址等,其中草链岭为秦东最高峰,古栈道遗址被陕西省收录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秦东最高峰—草链岭。草链岭地处桥峪深山,海拔2646米,比华山高491米。岭上气势不凡,鹤立鸡群,千峰独尊,似有与日对话,与天共语之态。岭长数里,东西走向,到处散落着几近白玉的石堆,如山梁上贴着印花。岭中凹陷部分,方圆一里,荆、树全无,尽是一窝连一窝的羊胡蓑草,形成一大片草甸。草甸周围即松林、冬青,自生自灭,顺其自然。唯槟榔般的小松球和绿油闪亮的针叶,讨人爱怜,户外“驴友”常跋山涉水到此观光探险旅游。 这里有关中最神秘禅院—蕴空禅院。蕴空净土,世间佳话永流传。蕴空山原名凤凰山,相传云禅法师,驾云仙游,选择宝地于此,建寺修院,设堂授经,起名为“云寂寺”。1644年,明崇祯皇帝的四皇子朱慈琅反清复明兵败后出家,圆寂蕴空山,遵照遗嘱,将灵棺用铁锁悬挂在空中,意为“生不做清官,死不沾清土”,从此,在黄河流域出现了空前绝后的一具“悬棺”,每年农历3月17日,也就是朱四太子圆寂日,来自各地朝拜香客2万余人。蕴空山,是一座神秘的山。凤凰栖息,仙气四溢;蕴空禅院,是一座集神话、悲壮于一身的禅院,悠悠往事,滔滔东流;悬棺,是一个传奇、悲愤、大义、无奈的形式。 这里有消失的千年古寺—天龙寺。天龙寺位于薛马村马峪深山,是唐朝兴建的皇室寺庙。据当地老人讲,天龙寺直到解放前依旧保存完好,香火很旺。由于年代久远,天龙寺碑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上面的字迹也不太完整,但从刻着“天龙”和“十方法界共庆碑”的碑文中,仍然能看到天龙寺往日的辉煌。 这里有区管最大水库—桥峪水库。桥峪水库位于秦岭北麓桥峪口,是华州区最大的人工湖,最大库容85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41万立方米。水库始建于1969年,发动人民群众10万余人,耗时四年,用架子车拉土,人工担,石夯墩,吃饭端着印有“修建桥峪水库”字样的浅绿色搪瓷碗,手里拿着以前从未见过的“杠子馍”,水库于1973年全面建成,成为大明镇的标志性建筑。 这里有最集中的泉群—山泉群。“半夜重城闭,潺湲枕底来”,大明镇泉眼较多,全镇多数村皆有泉眼,清澈泉水,汩不止,十分神奇。大明的泉群,以白泉和崔马泉最出名。传说,远古年间,天上游离着一个白龙马下到凡间,幻化人形,扰乱百姓生活,后被玉皇大帝知道,贬为凡人,以示惩罚,白龙马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流下两滴眼泪,化成了白泉和崔马泉。大明山泉群,水出同山,特点各异。崔马泉水沏的茶,色香味浓,比其他泉的水多浸2~3次也不改其色,目前已建成同盛兴纯净水厂,日产桶装水2000余桶,热销渭南市区。三义、兴国泉的水做稀饭、做粥格外泞糊且特别香,一碗粥在手,耐人寻味。同时,桥峪也有多处山泉,每逢雨季,山上季节泉涔流成溪,奔流于山涧,山上的石湾碧水映日,湾中青蛙戏水欢唱,此起彼伏,悦耳动听,形成一曲交响乐,回荡山间。 这里有毛氏始祖居住地—毛家沟。天下毛姓始华州,韶山渭南一家亲。一副家族漂流世系图将千里之外的革命圣地韶山毛泽东故居和位于陕西东部华州的毛家沟村联系到一起,成就一段美好的传奇。随着毛泽东思想热再次在全球的兴起,毛家沟作为毛氏家族的远祖地,备受全社会各界的关注,被凤凰网全媒、腾讯网、新浪网、华商网等媒体刊载后,慕名而来参观旅游、寻访伟人足迹的游客络绎不绝。2018年12月26日,中华毛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毛友良、中华毛氏宗亲联谊会韶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毛泽富、中华毛氏宗亲联谊会韶山分会理事长毛泽立从千里之外的韶山赶来,和毛家沟毛氏后人一起向毛氏先祖毛太华进行祭拜,慎终追远、勉怀祖德,并与当地5000多名干部群众共同纪念伟人毛泽东诞辰125周年。毛家沟村群众人人会唱革命歌曲,家家张贴有毛泽东画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团结协作、崇德向善是毛氏家风的传承和顺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毛家沟村史馆的侧影,记录了毛沟千年变迁,承载着毛沟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穿梭在村落间,看格局,无不体现了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毛氏文化;看风土,团结协作、崇德向善毛氏砥砺家风一览无余;看细节,沟底的古村落、窑洞无不诉说着昔日毛氏后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所创造的辉煌。勤劳质朴创新的毛家沟人,正在以文化品牌引领花椒发展,鼓励游客认领种植花椒地块,重拾田园乐趣,体验农耕幸福,陶冶生活情趣,带动扶贫增收,形成红色游、生态游、休闲游、乡村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这里有最淳朴的民俗吸引—水渠村。水渠地处秦林北麓,因渠系绕村而得名水渠,古时曾是关中通往洛南走客歇脚的常住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是似诗如画秦东古村落水渠的真实写照。清幽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厚重的文化资源,人定胜天的桥峪精神,好山好水好人家,无语伦美,水渠的村史馆和水文化广场,古色古香,古韵十足,水流石上,曲径翠竹,古柏垂柳,摇曳生姿。村落内渠系交织,小桥流水,水映生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水渠就是这样一个能让精神回归自然,让沉寂已久的纯真从尘嚣烦扰中惊醒,让阳光透过肌肤照进心里的每个角落,让快乐自然流淌的原生态生活体验地。 这里有秦东最密集的竹海—千亩绿竹。受明王朝气节影响,大明自古就多竹,素有竹乡之称,大明竹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全镇保护下来的竹林就有千余亩,先祖奉竹图腾,清脆的绿竹和渭水的遥相呼应,不知道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成竹在胸、虚幻若谷、生儿有节的怀竹气节,造就了大明翠竹环绕、人杰地灵的独特风貌。青竹景观长廊的建成,更是为该镇的全域性景区建设涂上了浓墨厚彩的一笔,在这里,您能见到“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盛景,也能听到“清风习习竹林喧”的美妙音律,更能感受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清峻不阿、高风亮节、坚贞不屈情怀。 “大明竹禅泉、周末来休闲”。莫负春光,莫等时光,来这里,与春对话,与心交流,回味流年,畅想未来,既能克服“上车就睡觉、停车就撒尿、下车就拍照,一问不知道”的尴尬,又能亲近自然,一展情怀。来吧,在这里一起看月影星移、迎霞光万里,闻百花香袭、穿竹林小溪,感岁月旖旎、过诗情画意。来吧,来大明,一起“约会”找寻春天的美吧!(特约通讯员:郭永利 ) (责编: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