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as  华州区杏林镇

“网约护士”背后的医疗风险谁来担?

2018-07-25 12:05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网约护士”背后的医疗风险谁来担?

  随着护士多点执业的放开,“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迅速发展。近日,“共享护士”“网约护士”成为了时下流行的新名词。公众只需下载“医护到家”等软件,就能通过手机下单,享受护士上门输液、换药等医疗服务。相比公立医院,这些送上门的医疗服务价格不菲,但又真的靠谱吗?

  行情:

  上门输一次液收费139元

  去年8月1日,北京市卫计委一纸《关于实施护士区域注册的通知》实施,北京市内护士办理执业注册,其《护士执业证书》执业地点栏登记为“北京市”。这一规定也就意味着,护士执业机构不再单一局限,“兼职”成为合法合规之举。

  新政催生了新业态,自从去年年底开始,大量“共享护士”“网约护士”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头。这些平台主要提供打针、输液、采血、换药、导尿、吸痰、拆线、雾化治疗等服务,还有保胎针、产后护理等母婴护理服务。以“医护到家”平台为例,执业护士上门提供打针、输液服务139元/次;预约护士陪诊198元起步;护士上门进行外伤或术后换药139元/次……在价格方面,明显要比医院门诊高出不少。

  揭秘:

  “资质可查”背后有“猫儿腻”

  “上午上门通乳,下午入户换药……这是我们平时最经常的工作状态。”曾在某医护网络平台工作过的小佳透露,网约平台的护士通常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本身供职于本市公立或民营医疗机构,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另一种是“专职”人员,即护士本人已从医疗机构出来了,基本全天候在网络平台工作。

  不在医疗机构执业,护士资质还在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小佳称,“可以将护士资质挂靠在一些相熟的民营医疗机构,维持资质的有效性。有的护士职称高,能充门面,人家也欢迎。”此外,个别网络平台上也存在护士接单后由他人顶替提供服务的现象。

  “我们兼职的护士跟这些网约平台并没有签订劳务合同,但是会签署一份协议。”小佳回忆,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我叫某某,持有护士执照,在注册的有效期之内,在某某机构参加护士上门服务,我会遵守机构的相关规定,严格无菌操作……”

  一位业内人士称,目前,“网约护士”执业资质的可靠性也很难保障,网络平台通常仅审核上传的电子材料,并未做到身份认证和实体审查,这中间存在着部分护士借用其他护士注册,或者接单之后由他人顶替提供服务的可能性。

  追问:

  出了事故谁负责?

  “据我所知,之前就有一家还比较知名的网约护士平台,护士上门给客户输美白针,结果没按照正规比例配比,导致当事人出现输液反应。当时圈子里都知道,听说后来平台出面私了了。”小佳说。

  “护士上门服务安全风险真的很大。”小佳坦言,她之所以选择离开这个行业,就是感觉心里不踏实。过去在医院,每一项护理服务都有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同时还有医疗抢救设备和医生做后盾。“无菌环境、抢救条件……这些在患者家中显然都达不到。患者一旦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或突发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与小佳有相同顾虑的护士并不在少数。“护士多点执业肯定要所在单位知情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换作我,肯定不挣这份钱,风险太高。”本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小刘告诉记者,过去她们中心的护士偶尔会上门给社区里的老年患者输一些疏通血管的药,但现在已经全部取消上门输液这项服务了。护士上门大多也是为患者换尿管或换药。对于这一变化,她解释,护士输液通常扎上针就走了,拔针都是患者或者家属来操作。这期间,如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非常危险,“真出了问题谁负责?”

  针对“网约护士”这一“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隐患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顾问张广。

  张广表示,“网约护士”的兼职如果经过原单位同意,且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是可以跟平台签订劳动合同的。但目前大多护士跟网络平台不是劳动合同关系,而是依托平台,跟患者形成提供医疗服务的劳务关系,这中间互联网公司仅提供中介信息介绍服务,从中收取信息服务费用。

  在这种法律关系之下,出现问题时护士个人要直接承担法律责任,平台如果有审核等过错,只对审核过错等承担责任。这与传统的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医生或者护士造成患者损害时,医疗机构承担替代责任是不同的,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护士个人成为责任的主要承担方,护士和患者利益均很难得到充分保障。

  市卫计委:

  “互联网+护理服务”须守规则

  “‘网约护士’是个噱头,我们更倾向于将其称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北京市卫计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为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社会办医、居家护理等工作,北京市自2017年8月1日起在全市实施护士区域注册,即护士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任一家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注册后,执业注册全市有效,且可同时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多个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批复,医疗机构以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开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属于合法执业行为。 护士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应依托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实体医疗机构,并在该机构进行多机构执业备案。

  “在保障患者、护士安全前提下,我们鼓励实体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优势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该负责人直言,“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政策上是没有障碍的,关键是开展服务要遵守规则。政府监管是必须的,但由于医疗服务本身的复杂性,在政府加强事中、事后有效监管的同时,也要强调举办主体的责任以及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甄别能力,“特别要提醒广大患者,寻求医疗服务不能一味图方便。”

  提醒:

  拆线、留置胃管等建议上医院

  “‘网约护士’确实能够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但是涉及生命健康的诊疗护理行为尤其要慎重。”张广建议广大公众,在选择网络平台上门服务时,一是要选择正规可靠的互联网平台或者医疗机构自己的互联网服务网站,严格审查护理人员的执业资质、核对网上人员或信息是否与上门服务人员相一致;二是合理区分上门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对于输液、雾化、包扎等风险性低的护理行为可以选择上门服务,对于拆线、留置胃管等具有侵入性、风险性的医疗行为,则建议选择前往医院就医。(来源:北京日报 刘欢)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叶冬梅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