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癌症病人自杀: 活下去的“药”需要社会共同给予 癌,对公众健康的威胁不言而喻,仅是这个字眼,都会让很多人不寒而栗。最近,关于“病”与“药”的话题不绝于耳。对于癌症病人而言,活下去不仅需要治疗生理病痛的药物,治疗心理病痛的药物同样重要。而后一味药,需要全社会共同给予。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此项统计数据一般滞后3年)恶性肿瘤发病例数为380.4万,每10万个男性中就有289个癌症患者、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癌症患者是个庞大的群体,并且伴随着逐年攀升的发病率不断扩大。 生与死、贫与困带来的问题,总是挑动着社会神经网中最触目惊心的那根。由于病痛、贫困、歧视等原因,许多癌症病人的生存现状十分痛苦,自杀现象时有发生。
生老病死,虽说是人生自然现象,但以自杀这种近乎惨烈的方式结束生命,仍然震撼并拷问着人心。帮助癌症病人提升生存质量,关乎着社会文明的“水位”。 癌症患者群体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极为脆弱 几年前,在湘中某县,一对60多岁的农村夫妇双双患上癌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丈夫将妻子杀死,然后跳进门前的水塘里自杀,夫妻俩在同一天告别人世。 记者从这对农村夫妇的亲戚朋友口中得知,这个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儿子常年在外打工,30多岁了还没成家,老两口先后被确诊患上癌症,高昂的治疗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个无底洞。 “令人痛心的癌症病人自杀案例,就真的活生生发生在我们身边。”长期从事肿瘤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研究的湖南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刘晓红不断用“痛心”这个词讲述内心的感受。 对很多患者而言,患癌意味着宣判死缓,抗癌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痛苦。这个庞大的群体,身体和心理状况都极为脆弱。对疾病、治疗、死亡及其后果的恐惧时刻折磨着他们,甚至进而引发厌世情绪。 没有生过重病的人是无法体会“病急乱投医”这句话的含义的,大部分患者和亲属面对诊断书,都会陷入恐慌和无助,但是因为缺少指导和帮助,不少人轻信了“祖传药方”“癌症克星”等虚假广告,花了钱,病没有好转。这个时候,癌症病人往往自责懊悔,自杀的心态便开始萌芽。 根据刘晓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肖水源等学者的研究,大约有20%~40%的癌症患者有过自杀意念。尽管癌症病人实际上的自杀率可能没有这么高,但由此折射出的癌症病人的生存状况,就不能不让人心生忧思了。 现实压力沉重、人文关怀缺失,令癌症患者不堪重负 在多年采访经历中,记者接触或耳闻过一些癌症患者自杀或有自杀倾向的病例。尽管病患本人可能因此求得了“解脱”,但对亲属、家庭造成的伤害却是长时间难以弥合的。 诱发癌症病人自杀意念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生理上的病痛和抑郁情绪。很多研究者指出,与其他类疼痛不同,癌痛是超出正常人和普通患者理解和想象的一种身体折磨。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我国临床上对吗啡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非常谨慎克制,导致很多癌症患者的疼痛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除了不堪忍受癌痛折磨外,部分癌症病人还饱受抑郁情绪或者抑郁症困扰。很多人在被确诊之前,对癌症并没有科学清晰的认识。 面对这种重病,绝大多数人都会恐惧害怕。在治疗过程中,极易悲观失望,对活着失去兴趣。 对农村家庭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而言,一旦患上癌症,巨额的医药费用往往会瞬间打垮一个原本就不“结实”的家庭。癌症相关话题近期之所以引发热议,就在于一定程度上映射了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的遭遇和心声。部分抗癌药物价格昂贵,对于长期需要服药续命的患者来说,要活下去确实很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来自抗风险能力较弱家庭的癌症患者被压力击垮,消极地选择自杀来缓解家庭负担,令人痛惜。 另外,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癌症病人也不算友好。病人长期接受化疗或放疗,导致容貌走样、行动不便,久病卧床,失去工作社交能力,也极容易让家人心生厌烦,或者遭受来自外界的歧视和区别对待。 重大疾病面前,谁都不是旁观者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你能保证一辈子都不生病么?”确实,癌症已经不再是某个特定人群的专利,任何人都有可能会面对这场灾难。对普通人来说,罹患癌症是人生的不幸。如果在抗癌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以致选择结束生命,实为不幸中的大不幸。如何携手抗癌?是时代出给我们的共同考题。 首先,要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刘晓红等专家学者认为,对晚期癌症患者来说,住院治疗已经意义不大,也不具备医院收治的指征,所以大多数这类患者是居家治疗。但目前医保政策并不支持癌症患者居家治疗,尤其无法解决部分极端癌痛患者的紧迫之需,有必要通过政策创新加以解决。 其次,抗癌药保供降价刻不容缓。抗癌药是癌症患者的“保命药”,也是提升他们生存质量、避免极端事件发生的根本保障。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解决癌症等重病患者关于进口“保命药”买不起、拖不起、买不到等诉求。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抗癌药降价保供的相关措施,一直在发力:高价药纳入医保、进口抗癌药零关税、加快新药审批、专项招标采购……记者真切期盼政府部门能急群众之所急,推动相关措施加快落到实处。 再次,人文关怀和社会支持要跟上。一人患癌,全家受罪。癌症不仅是威胁公众生命的“头号杀手”,更是将很多家庭带入不幸深渊的罪魁祸首。帮助癌症患者及其家庭对抗病魔,不仅需要医疗和政策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心理上的宽慰、生活上的帮扶以及邻里社区的守望相助。一些实证研究发现,这些非医疗的支持也能显著降低癌症病人自杀意念。 在死亡面前,没有人能够坦然面对;但面对重大疾病,谁都不能做旁观者。直面生活阴霾,树立坚强信心,不能是一句空话,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刘良恒 《半月谈内部版》2018年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