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预防生长缺陷残疾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的希望。可是,每一个存在生长发育缺陷的孩子都被称为“慢飞天使”,如不及时治疗,将会给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小的负担。 8月25日全国残疾预防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关注低龄儿童发育缺陷问题,就如何尽早发现缺陷,并尽快进行干预,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残疾进行了解。 一岁男孩查出患周围神经损伤 走进太原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童康复治疗室,活动室里五颜六色,陈列着各种儿童康复教具、玩具,患儿们正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很多父母在一旁陪同。如果不是了解儿童发育各个阶段的特征专业人士,还真看不出来孩子们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 山西晚报记者走近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浩浩时,他两只眼睛看着记者,爬着过来抓住记者的手,看上去十分地活泼开朗。“看着孩子越来越好,我们当父母的挺欣慰的。现在孩子精神也好了,也活泼了,患病最严重的左腿也越来越有力量了。”在一旁陪练的浩浩妈妈说。 一年前,浩浩的身体状态完全不是现在这样。出生在高知家庭的浩浩,今年刚满两岁。去年,父母发现孩子生了病,四肢的肌肉没有力量,坐也坐不起来,更不会站立。为了查出病症,夫妻俩带着浩浩跑遍了北京各大医院,核磁,基因检测,代谢筛查,甚至是要在腿上扎针的肌电图都做过好几次,最终被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确诊后,夫妻俩带着浩浩回到太原,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做康复。 浩浩的主治医师儿童康复科主任姚蔚峦介绍,浩浩的病史过程很复杂,病因比较蹊跷,孩子智力正常,就是不会走路,致病的根源一直没有查出来,接诊时,主治医师还担心孩子将来好不了。 没想到,经过一年的康复治疗,浩浩能够有这么大的改变,如今浩浩精神状态好了,肌力也明显提升了,甚至在治疗师的辅助下也能够站立行走了。将来很有可能回到正常人的生活。“浩浩能够恢复这么好,与他父母及时发现病情,提早干预治疗有很大的关系。”姚蔚峦说。 有发育缺陷的孩子要提早干预 “对于有发育缺陷的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周围神经损伤的孩子,还有脑瘫患儿,孤独症、自闭症儿童等等,如果能够及早地发现,提早干预治疗,或许,很多孩子的病情就能及时得到医治,接近恢复到正常人。”姚蔚峦说。“提早干预治疗,对患儿本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据了解,0-6、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如果能在这一期间内施以及时、适当的教育,会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有利于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有利于儿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补偿和潜力的最大程度发挥、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遵循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三早”原则。浩浩的康复治疗就是很好的证明。 据浩浩的治疗师介绍,康复科为浩浩制订了一套一对一康复计划,进行相应的PT(物理疗法)、OT(作业疗法)治疗并配合电疗以及一些神经营养性药物。三四个月以后孩子精神明显好了,并愿意互动,肌力也明显地提高了,如今孩子两岁多了,经过了近一年的治疗到如今已能够手膝位攀爬,有辅助还能够直立行走。因此,尽早发现,提早干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医教结合共同助力特殊儿童康复 在浩浩康复的这一年来,浩浩父母雷打不动每天陪着浩浩来医院做康复。“浩浩的康复效果这么好,跟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姚蔚峦说。“特殊儿童康复是一个长期而且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对孩子家长是个考验。另外还需要社会,学校给予特殊的关怀和帮助。” 在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发现“医教结合”这个词是近几年来特殊学校和医院康复中心出现频率较高的,大家都在说“医教结合”的康复理念,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又是问题重重。 姚蔚峦说:“医教结合不是医疗与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医’为基础,医教结合。”医为残疾孩子扫清接受教育的障碍,为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另外,学校,社区,志愿者等都能有相应的医学康复方面的专业知识,特殊教育机构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让孩子通过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走进正常学校,逐步开始正常的生活。” 因此,在孩子生长初期,就要关注孩子的早期征象,如果有落后,应及时地进行相关的训练和康复。采写/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张婷 相关链接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发育正常?
儿童发育预警征象表是孩子最迟应该达到的水平,如果未达到父母就应该加强关注,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