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as  莲花寺

重庆发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要做到“三减三健”

2018-09-01 09:59 来源:重庆晨报

  重庆市第12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宣传活动昨在渝北区正式拉开帷幕

  远离慢性病,重庆人要“三减三健”

  不健康的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膳食不平衡和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行为危险因素。如不采取积极行动,我们将面临严重的健康负担问题。

  怎样的生活方式才健康呢?

  昨日,重庆市卫计委组织开展第12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活动,以“三减三健 全民行动”为主题,倡导全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慢性病,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数据

  重庆因慢性病 死亡比例为89.31%

  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慢性疾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在重庆,2017年全市男性吸烟率在50%左右,居民平均每日摄入盐10.1克(超标率73.3%),食用油平均每日摄入58.8克(超标率88.5%),每天主动锻炼的比例不到50%,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比例较高,超重肥胖的比例达到41.5%,农村儿童龋患率超过了40%。

  2017年,重庆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比例为89.31%,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行动

  9年指导居民

  106.79万余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健康的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行为危险因素。推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刻不容缓。

  2009年,重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第一阶段行动。经过9年行动,营造了较好的健康支持性环境,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共创建了各类健康支持性环境1872个,累计培训健康指导员1.73万余名,指导居民106.79万余人。

  同时,每年在29个区县探索性地开展了高血压患者及家庭主厨减盐控油干预项目,以高血压患者、家庭主厨为干预对象,探索高血压患者减盐干预手段。在4个区县实施了骨质疏松防治推广项目工作,在全市开展健骨操的培训与推广;29个区县积极推行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口腔涂氟项目。

  发布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要做到“三减三健”

  什么是“三减三健”呢?

  “三减”,即:减少盐类摄入,减少糖类摄入,减少油脂摄入;“三健”,即:倡导健康口腔,倡导健康体重,倡导健康骨骼。这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17-2025年重点突出的六个方面工作。

  昨天上午,由重庆市卫生计生委、渝北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健教所、重庆市疾控中心、渝北区卫生计生委、渝北区两路街道办事处承办的重庆市第12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宣传活动,在渝北区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仪式上,重庆市卫计委就“三减”核心信息作了权威发布。

  纵深

  减盐减油减糖

  减盐

  成年人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 实际平均每日摄入10.1克

  1.认识高盐饮食的危害。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2.控制食盐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2-3岁幼儿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应不超过5克。

  3.使用定量盐勺。少放5%-10%的盐并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使用定量盐勺,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

  4.少吃咸菜多食蔬果。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建议每餐都有新鲜蔬果。

  5.少吃高盐的包装食品。少吃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和罐头食品,建议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

  6.逐渐减少钠盐摄入。减盐需要循序渐进,味觉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7.阅读营养成分表。在超市购买食品时,尽可能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

  8.外出就餐选择低盐菜品。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9.关注调味品。建议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沙拉酱和调料包用量。

  10.警惕“藏起来”的盐。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里虽然尝起来感觉不到咸味,但都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建议少食用“藏盐”的加工食品。

  减油

  食用油平均每日摄入58.8克

  超标率88.5%

  1.科学认识烹调油。烹调油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但过多脂肪摄入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2.控制烹调油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

  3.学会使用控油壶。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

  4.多用少油烹调方法。烹调食物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量用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凉拌、急火快炒等。

  5.少用多油烹饪方法。建议少用煎炸的方法来烹饪食物,或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6.少吃油炸食品。少吃或不吃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油和少点油炸类菜品。

  7.少用动物性脂肪。建议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使用数量和频次,或用植物性油代替,食用植物性油建议不同种类交替使用。

  8.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

  9.不喝菜汤。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建议不要喝菜汤或汤泡饭食用。

  10.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选择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减糖

  每日7.5—8.5杯白开水

  你喝了吗?

  1.减糖要减添加糖。各人群均应减少添加糖(或称游离糖)的摄入,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

  2.认识添加糖。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日常生活的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都是蔗糖。

  3.糖的危害多。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过多摄入会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风险。

  4.控制添加糖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

  5.儿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6.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婴幼儿建议喝白开水为主。

  7.减少食用高糖类包装食品。

  8.烹饪过程少加糖。家庭烹饪过程少放糖,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

  9.外出就餐巧点菜。在外就餐时适量选择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红烧肉等含糖较多的菜品。

  10.用白开水替代饮料。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饮用1700mL(约8.5杯)水,女性最少饮用1500mL(约7.5杯)水。

  关注口腔体重骨骼

  健康口腔

  儿童应每半年 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1.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分别刷牙1次。睡前刷牙更重要。

  2.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3.家长应帮助或监督6岁以下儿童刷牙。

  4.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提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好习惯。

  5.餐后、食用零食、饮用碳酸饮料后,应及时用清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

  6.减少吃糖次数,少喝碳酸饮料。饼干、冰激凌、蛋糕、巧克力等含糖量高或粘度大的食物容易引起龋病,应减少摄入频率。

  7.儿童易患龋齿且进展较快,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健康体重

  每周中等强度活动5天

  150分钟以上

  1.少食多餐,每顿饭适量,暴饮暴食和节食不可取。

  2.食物多样化,均衡营养。

  3.适当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

  4.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充分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这样会很容易造成肥胖的。

  5.少食用垃圾食品,像油炸类、腌制类的垃圾食品会导致我们体内的脂肪快速增长。

  6.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心态美的人,生活也不会差。

  健康骨骼

  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远离骨质疏松

  1.从小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联系。

  2.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3.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4.适量运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6.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本报记者 顾小娟 实习生 高立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叶冬梅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