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年级小学生得糖尿病?是真的!还在课堂晕倒了
近日,才读小学一年级的雷雷竟在课堂上晕过去了。被迅速送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医生初步检查,发现雷雷可能患了糖尿病,出现的酮症酸中毒表现。经抢救,雷雷清醒了,很快他的血、尿检验结果也证实了医生的最初诊断。 儿童患糖尿病要怎么治疗? 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王付丽医生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未经治疗、病情进展急剧的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DKA可作为首发症就诊。临床表现脱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呼吸带有烂苹果气味、恶心或呕吐、腹痛、视物模糊、意识模糊,最终陷入昏迷。 儿童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以学龄期(5~7岁)和青春发育期(10~13岁)多见,无性别差异。小儿糖尿病常见病因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性易感性等有关。根据发病病因,将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又称为Ⅰ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又称为Ⅱ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小儿糖尿病多见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下文提到的小儿糖尿病默认为Ⅰ型糖尿病) “孩子得了糖尿病,家长一开始往往很难有所察觉。所以就出现了像雷雷这种情况,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才被送来医院救治,家长才知道孩子得了糖尿病。”王医生说。 儿童糖尿病有哪些前兆呢? 医生提醒,当孩子出现“三多一少”的情况时,即多饮、多尿、多餐和体重下降,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糖尿病患儿由于机体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自身消耗过多,因此即使多食却仍然消瘦。除了食量大增,患儿也容易口渴,有时夜间也要起来喝水。“多尿、小便频”,有些多年不尿床的大孩子开始出现尿床现象。 不仅如此,经常乏力,容易打瞌睡,突然喜欢待在家里,不爱进行户外活动,伤口较难愈合,特别是伤口反复感染、渗出、久不愈合以及皮肤和阴部瘙痒或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往往表现为腹痛和呕吐等都是糖尿病的前兆。 “虽然糖尿病是伴随终生的疾病,但只要积极治疗,对孩子的后天生长发育、学习及生活是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王医生说。 孩子得了糖尿病,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王付丽医生说,首先,糖尿病患儿出院后,家长因参照住院时的食谱严格安排饮食、并每天注射胰岛素,并定期监测血糖。其次要适度运动,运动对糖尿病患儿有重要意义,运动可使热量平衡、控制体重,并能促进心血管功能。运动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促进生长发育。 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也十分重要,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的治疗,帮助患儿克服可能产生的自卑、悲观等心理问题。最后,王付丽医生说,虽然儿童糖尿病多见于Ⅰ型糖尿病,但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Ⅱ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在剧增。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膳食结构不合理、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肥胖、运动不足是导致儿童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家长们应让孩子从小养成平衡饮食的习惯,多吃蔬菜、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华龙网记者 林楠 实习生 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