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龙扬镇  莲花寺

南京专家找到抑郁症“发病开关”

2018-11-21 13:51 来源:金陵晚报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余梦迪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大众认知水平限制、对于精神疾病的歧视等因素,全球的抑郁症发病率为4.4%,就诊率为30%-50%。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张志珺教授、谢春明研究员课题组的专家们,找到了抑郁症的生物学标记物——环状RNA,该分子未来有望提高抑郁症的检出率并为抗抑郁药物新靶标的遴选和精准治疗提供实证。

  抑郁症是自杀的第一大原因

  据专家介绍,抑郁症是世界上第四大致残性疾病,自杀的第一大原因。

  张志珺教授告诉记者,抑郁症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的三低症状为特点,往往伴有失眠乏力、食欲不振、工作学习效率低、自责自罪感到身体到处不适,有的有消极想法,甚至实施消极行为。“抑郁症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高自杀的特点,然而抑郁症的识别率、就诊率、治疗率和治愈率也十分低。而且该病带来的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据调查显示,目前抑郁症现居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第二位,2030年将跃居全球疾病总负担第一位。”

  找到诊断抑郁症的“生物学标记物”

  抑郁症虽是最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也是经典的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导致临床发病的人类疾病,但遗憾的是,抑郁症是高度异质性的“垃圾”疾病,至今病因不清、病机不明,诊断仍依赖临床表象。简单地说,抑郁症不像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明确的生物学标记物,就是可以通过血液的检查,看到哪一个分子高了,或者是低了,就可以明确诊断出就诊者是不是患有该疾病。而目前抑郁症更多的是靠量表来检查,缺乏客观的生物学诊断标记。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张志珺教授、谢春明研究员课题组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找到了抑郁症的生物学标记物——环状RNA,此项历时3年多的研究,临床和基础紧密结合,动物试验研究结果在临床得到了相关验证。该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抑郁症表观遗传学机制,确定了候选生物学诊断标记,并为抗抑郁药物新靶标的遴选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实证。

  该研究于11月9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分子精神病学》顶尖期刊上。

  有望提高抑郁症的检出率

  记者了解到,这项题为“Cir-cDYM作用于miR-9调控由H SP90泛素化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抑郁样行为”的研究,采用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形式,在抑郁症发生机制与临床诊断生物标记物研究方面获得了新突破。

  “对于抑郁症,其实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都在致力于从不同的层面去寻找客观的生物学标记用于诊断,发现了这个环状RNA之后,我们看到了希望。”张志珺教授表示,目前不管是在动物还是在人的身上都取得了初步验证,而且病人的抑郁症状越重,就是病人的病情越重,他的环状RNA就越低。那这样的情况下,就给我们一个信息,可能就具有诊断价值。所以这也提示我们,这个分子可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诊断标记。

  这个研究是基于什么进行深入研究的呢?

  姚红红教授告诉记者:“此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内小胶质细胞主导的神经免疫炎症参与了抑郁症发生。基于前面的系列研究,我们进行了探索。”

  未来有助于提高抑郁症治愈率

  “虽然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但是目前并没有效果十分好的药物来治愈抑郁症。目前中国的治愈率是低于30%。因此,也希望通过这个研究出新的药物来提高抑郁症的治愈率。”张志珺教授还表示,此前他们研究小组还利用物理治疗办法来治疗抑郁症,做了这样的证明,在没治疗之前,环状RNA明显降低,治疗之后,环状RNA就显著增高了。还设计一组假治疗组,没真正给他们治,所以那组病人,治疗前后环状RNA都较低,没明显变化。这个情况下,就进一步验证了环状RNA不仅和严重度有关,和治疗后疗效也有关。因此,环状RNA作为一个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的潜能也就凸显出来了。

  张志珺教授还告诉记者,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有了这个发现是不够的,还是希望全世界的同胞们,用不同人种人群,以及不同抑郁症的年龄段,比如青少年抑郁、产后抑郁,还有重度抑郁、老年抑郁。就是用不同抑郁症的症状群来看一看这个指标到底和哪些症状关联更大。

  同时,非常希望国内外的研究者一起来验证这个指标,如果说验证出来后,这个确确实实有诊断价值,那就有希望走向临床,并且还将和国际上的同道合作,开发一些快速检测的试剂盒,也就是说将来假设用到临床,能有一个更实用便捷的快速检测,对临床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