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慢速度”的老人跟上互联网的“快时代”,重庆一直在行动。自动诊断、扫码体检、智慧养老,这些听起来“很快、很潮”的场景,正逐渐成为老人生活的新常态。 打造老人诊疗“直通车” “血压高压190,低压100,目前不能说话,不能站立……”上午10时左右,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医生钟翠萍手机提示音响起,家庭医生小张通过慢性病分层分色管理系统,向她发出秦奶奶的转诊申请。 之前,秦奶奶在家中突然血压升高,女儿紧急致电家庭医生小张前来查看。检查结果不理想,小张冷静仔细地把秦奶奶的病况录入慢性病分层分色管理系统,屏幕上出现了“紫色”的预警提示。这意味着秦奶奶病情危急,须立即转入荣昌区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 看到转诊提示的钟翠萍,立即安排接诊。同时,吴家镇卫生院派救护车前往秦奶奶家中,接秦奶奶入住荣昌区人民医院。得益于慢性病分层分色系统的精准判定,秦奶奶从发病到顺利入院,前后只花了1个小时。 经过10多天的治疗,秦奶奶的血压、脑梗已经控制住。分层分色系统也在此时提示,秦奶奶可以回到吴家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 近年来,荣昌区慢病人口较多,老龄患者占比近80%。如何借助科技力量,实现包括高血压在内的所有慢病管理的科学化与智能化,成为摆在众多老年病医疗机构面前的问题。 荣昌区借助重庆医改“东风”,创新思路,建立慢性病分层分色管理系统。分层,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别转入相应的村卫生室、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甲等卫生院)和区级医疗机构。分色,指按照血压、血糖值的不同,以及危险因素、并发症和靶器官受损等因素,分成绿色、黄色、红色、紫色。其中,绿色代表低危,黄色表示中危,红色表示高危,而紫色则意味着很高危。 通过系统,能精准了解居民健康情况和既往诊疗记录数据,智能化识别并判定慢病患者危险等级,及时预警需要转诊的慢性病患者。目前,荣昌区已有3万多人受益。 养老可以“私人订制” 称个重就可以看出代谢水平,骨密度仪器一扫描就知道是否缺钙。76岁的刘奶奶到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面对“健康小屋”里一排崭新的智能设备,惊奇不已。 “健康小屋”是重庆市老年病医院联合九龙坡区卫生健康委打造的,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测量、健康宣教和干预指导等服务。“智能健康小屋”内有8台智能设备,分别用于测量身高体重、人体成分、血压血糖、肺功能、骨密度、心电图、中医体质辨识、健康风险评估8个项目。检测后,智能化体检设备会同步储存并分析检查结果,通过微信将体检报告和评估报告传输给本人;同时,通过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将体检数据传输至重庆市老年病医院进行数据分析,对老人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刘奶奶拿着自己的专属二维码,依次在各个设备前扫码后做检查,做完全套检查还不到1个小时,很是满意。 不只九龙坡区,依托“互联网+”,万州区钟鼓楼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也实现了“私人订制”的助老服务。老人如需上门服务,只需下载中心开发的一款App,就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下单。万州区太白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则设有呼叫座席系统,通过居家安防和为老人佩戴智能手表的方式,让服务中心和子女及时了解老人的状况。 在璧山区中铁任之健康城里,老人们身上带着一张银行卡大小的白色卡片。老人们只要一刷卡,就能自由进出社区,并在社区里用餐、消费,还能进行健康检查、上传健康数据、调取健康档案。小卡片的背后是一个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该平台将社区门禁、餐饮系统、物业管理、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多个子系统打通。
这张小卡片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定位呼叫。卡片上有一个醒目的蓝色呼叫按钮,一旦遇上危险,老人们只要按下这个按钮,璧山区建立的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就会迅速锁定老人位置并调取老人信息。借助社区内的高清摄像头,工作人员可以立即查看现场情况,并联系附近的安保及医护人员赶往现场施救。 |